第240章
1969年3月,苏联军队两次侵入珍宝岛地区,打死打伤多名边防人员,制造严重流血事件。中方边防部队进行了还击,其后双方政府互相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6月5-17日,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在莫斯科举行。参加会议的有70多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古巴共产党和瑞典左翼党(共产党人)的代表团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大会,中国共产党、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南共联盟等17党未派代表参加。勃列日涅夫在会上作了报告。报告说,帝国主义仍是主要敌人,帝国主义的战略重心正在发生某种转移,新的世界大战是“最现实的事实”,要对侵略者“组织集团回击”。他还强调,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是“反帝运动的支柱”,应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威力、协调它们的力量和加强它们的合作。报告再一次对中共党进行了指责,会议还通过了《给越南以独立、自由与和平》呼吁书、《声援海地共产党人斗争的声明》、《保卫和平呼吁书》等文件和关于召开世界反帝大会的决定。
6月13日,苏联政府就苏中边界问题发表声明,提出在最近两三月内在莫斯科举行苏中会谈。声明说“苏中实际不存在任何领土问题”,指责中国“觊觎150万平方公里历来属于苏的领土”,“妄想得到中国征服者过去曾去过或准备去的地方”,声称中国北方应“以长城为界”;西部“不超出甘肃和四川”,乌苏里江“无论如何也不曾是一条内河”。
8月13日,苏军入侵中国新疆裕民县铁列克提地区,制造了铁列克提流血事件。中国一支30多人的边防巡逻队,遭到越界苏军300余人、配备2架直升机和数十辆装甲车的突然袭击,人员全部牺牲。
9月11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访问越南,在回国途中赶到北京,同中国总理周恩来进行会晤。双方就中苏关系问题阐明了各自的立场。
3月1l-15日,南共联盟召开第九次代表大会。大会强调,必须在各民族平等和社会政治共同体非国家主义化的基础上,发展民族间联系的新形式。大会要求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清算大国一元主义倾向及民族本位主义、孤立主义和分裂主义。铁托当选为共盟主席团主席。
6月5—17日,罗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75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在会上反对国际会议对中共等党进行的谴责。8月6—12日,罗共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齐奥塞斯库当选为中央总书记。
1970年12月10—11日,捷共中央举行全会,通过《捷共十三大以来党内和社会危机局势发展中应吸取的教训》。文件重申,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和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12月13-19日,波兰发生“十二月事件”。12月13日,波政府宣布提高40多种生活消费品的零售价格,提价幅度从3.6—92.l%。14日,格但斯克造船厂工人举行罢工游行,抗议提价,罢工工人组织了罢工委员会,由委员会领导罢工并同政府交涉。18日,晚政府派治安部队和军队进行武力镇压,与罢工游行者发生冲突,在冲突中造成44人死亡(其中2名警察和1名士兵),1164人受伤(其中600人是治安人员)。19日,事件被平息。
1971年6月4日,铁托在萨格勒布会见克罗地亚领导人时说,克罗地亚民族主义恶性膨胀已成了全国性的关键问题,批评克罗地亚领导人未积极开展工作,要求其采取坚决行动,制止民族主义的蔓延。6月12—13日,克共盟召开第四次代表会议,决定把民族主义分子开除出共盟。
10月20日,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
1971年3月30日-4月9日,苏共举行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在对外政策方面,勃列日涅夫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捍卫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原则,反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人类免于新的世界大战,为此提出了争取和平合作的6点“和平纲领”,主张改善和缓和同西方的关系。
6月15-19日,统一社会党在柏林召开第八次代表大会。昂纳克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乌布利希当选为党的主席。
12月1—2日,南共联盟主席团举行会议,讨论克罗地亚的形势。铁托在会上指出,在克形成了民族主义运动,其策源地是“文化协会”,大学生罢课是“反革命活动”。会议决定,开展最广泛的社会活动来反对反自治、反社会主义的力量。12月12-13日,克罗地亚共盟中央召开会议,通过反民族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决议,号召盟员清除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根源。
1972年1月16日,昂纳克在《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第一期上发表文章,指责中国领导人奉行反苏、反社会主义各国、反国际共运的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的政策。
(三)、中苏关系方面
1968年1月,苏军侵入乌苏里江中国七里沁岛,制造严重的流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