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四十年前旧地,万千往事萦怀,英雄烈士启蒿莱,生死艰难度外。
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辉煌胜利共开颜,斗志不容稍减。
美国一贯奉行全球战略,当时在亚洲陷于困境的主要原因就是越南得到中国和苏联的大量援助,从战略角度讲,中苏交恶是最愿意看到的,但打核战争没有赢家,谁也控制不了局面,这就是美中改善关系的根本动机。对中苏爆发大战的可能性,林彪的谋略是胜算的,结果也正如他所料:“这个仗看来八成是打不起来,但要作八成可能打起来的准备。”林彪刚从井冈山回来,在柯西金已经拜会了周恩来后,发出他唯一的一次向世界公开的吶喊——“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尽管这个吶喊在后来被黑白颠倒,被肆意歪曲,但它是无法掩盖得住的,因为它是历史的事实,谁也篡改不了。
他的机要秘书对林彪下达“一号令”时的背景曾回忆到:
为了加强首都北京的防御,林彪提议将驻守在江苏无锡一带的第27军主力急调张家口地区,与早在那里驻守的第65军组成一道阻挡苏军可能入侵的“铜墙铁壁”。他让总参作战部绘制了一份长约七米、宽约三米的“三北”地区防御态势示意图,挂在毛家湾住地的会客厅。他站在地图旁边,手拿一根木棍,在上边搜寻着所关注的战略要地。叶群忙前跑后,现从空军“抓”来一个摄影记者将林彪此刻的身姿摄入了镜头。
是志愿军司令彭德怀,还是原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或者是德高望重的周恩来?在一场无法掩盖的朝鲜战争里,已经把他们几个当时的表现展示得淋漓尽致。在珍宝岛武装冲突期间,国内迅速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苏修亡我之心不死”的政治局面,据宣称:当时参加声讨“苏修”入侵的群众性示威活动达到1.5亿人次以上,中苏、中蒙边界附近的人民解放军部队和民兵,也进入战备状态。
当时的中苏关系险恶无比,而中共正在全力以赴支持抗美援越,至于抗美援越的策划者,是毛泽东还是林彪,只要看看建国初期谁具有天生一副崇拜斯大林的光辉形象,我想这是不用争论的。1969年,毛泽东用那封闭无助、狂妄自大的外交战略,使中国一步一步地走进既要南抗美帝,又要北拒苏联的孤立被动境地。他如此治国安邦意味着要与美、苏同时翻脸为敌,意味着中国可能陷于两面作战的被动局面,这在军事上是兵家大忌,在政治上是机会主义的极端冒险,毛泽东此时此刻的宏图大略与二战时期的西特勒比起来,都有过之而不及。而且国内的文化大革命正闹得天翻地覆,国民经济陷于崩溃边缘,毛泽东此举简直是拿国家命运和人民利益作一场好无目的地豪赌,险恶的国际局势已经使中共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是大家注意到没有:此时此刻,一个扭转乾坤的巨人已经从隐蔽的角落站了出来,他昂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他就是毛泽东的第二个接班人,指挥共和国三军的副统帅,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林彪。
自朝鲜战争以来,西方经济强国对中国的制裁、封锁,在越战期间达到极点。在对华关系上,美国刚成立的尼克松政府起先并没有采取遏止苏联的行动,与北越的巴黎和谈时断时续,在南越工作的美国人此时已高达200多万。为中美关系牵线架桥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基辛格博士在起初也是这幺认为的,他觉得在中国爆发的文革运动简直是不可思议,在中苏分歧开始公开化时,他认为中国人好斗,更富于侵略性,所以他本是苏联的同情者,在中苏两大国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军事对峙后,才表现出温和的态度。
珍宝岛事件爆发后,事隔3个月,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华关系的意向,当时驻越美军达到整个越战期间最高值——55万人,从6月起,首批25000人的美军战斗人员撤离越南战场,至年底已有13万军队撤回国;7月21日,尼克松政府又宣布自朝鲜战争以来第一次放宽对华贸易限制和美国公民来华旅行的限制。苏联外交官员此时曾向美国试探“如果对中国的核设施发动袭击,美国会作何反应”时,美国作出了斩钉截铁的答复。这时在中、美、苏三国之间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特殊关系,正如基辛格后来所说的:“仍然非常模糊的三角关系,已经初露倪端了。”美国这时的行动也表明,它明显地企图利用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孤立它最主要的对手——苏联。对当时国际局势的瞬息变化,中共官方曾有报导,可以说明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注意到了,难道深谋远虑的军事天才会不一点也知道?大阴谋家、野心家只会喊口号、摇语录,然后是躲在家里什幺也不管,一心钻研自己的辞海、药典吗?中国能从那幺危险的世界局势中硬撑过来,难道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谓的外交努力?单看一个“5.20声明”就能揭示一切:
在1970年5月21日,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发表在前一日起草好的,题为《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走狗》的声明,即:“5.20声明”。当“声明”一传到美国白宫,尼克松气得暴跳如雷,差点作出把越战中闲置的美军战舰全调往台湾海峡的极端决定,要知道这个声明原本是由掌管军队的副统帅宣读,可被林彪一口拒绝。他这时公然反抗毛泽东,是否是导致“9.13”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相信大家心里有杆秤。
林彪甚至还在住地练起了骑马。1969年国庆节前夕,林彪出外“转车”
回来,立即打铃叫秘书。我上去后,林彪用急促的口气命令说:“赶快打电话,叫军委办事组的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和总参管作战的副总长阎仲川立即到我这里来。我打过电话后,几员大将陆续来到毛家湾。平时林彪找人谈话或会客,一般不让工作人员在场,这次则有点特殊。
叶群对我说:“你负责作一下记录。首长今天要讲准备打仗的事,这是要立案存盘的。”
1969年国庆节前夕,在林彪的会客厅里,几员大将落坐后,林彪说:“今天叫你们来,是要谈下战备问题。这个仗看来八成是打不起来,但要作八成可能打起来的准备。明天就是国庆节。在节日举行大型群众集会,在人们正欢欢乐乐的时候,就不定战争就打响了。如果敌人趁我们过节,对我们来个突然袭击怎幺办?苏联设在外蒙的空军基地,距北京只有几百公里,飞机用不上一个小时就到了。如果打导弹,只要几分钟。我刚才坐车到西郊机场去转了一下,看见飞机还一排排地在那里明摆着,似乎没有一点应付意外的准备。这不行,也很危险。因此,要立即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等着挨打的状况。第一、京附近几个机场的飞机,除留下作战值班的以外,其余的一律要在今天夜间转移到外地的机场去;第二、要在机场跑道上设路障,以防止敌空军实行机降;第三、留在机场的值班人员,要全部配发武器,准备打敌人的伞兵在林彪作为接班人写进九大党章后,针对苏联的军事威胁,解放军增编了许多新部队,地方上大力加强武装民兵,许多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国民经济开始转向临战状态,大批工厂转入交通闭塞的山区、三线,实行“山、散、洞”的配置。中共领导人曾对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作出了较高的估计,这时更立足于“大打、早打、打核战争”,苏方也是紧急向边界调运了大批军队,因只有一条西伯利亚铁路作为运输干线,该线在1969年夏天为供军运而一度停止客运。从当时中苏两国的综合国力对比来看,中国比苏联弱得多,国内又忙于阶级斗争的政治运动,国际上全力支持北越的抗美战争,在军事上去主动进攻苏联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明知自己的真正对手美国不会坐视不管,在美国一再向中共示好的情况下,却仍在边境部署重兵,这难道仅仅是沙文主义在作怪?很显然,苏联已经感觉到了威胁,大沙文主义已感觉到弱后的中国后面有能人在指挥,而且有实力胆敢公开站出来反抗了,再加上美国的介入,用常规战争既无法取胜,又要防止中共彻底倒向美国,这些使苏联政治局发着高烧的头脑必然冷却下来。
客观、公正的历史是无法长期掩盖得下去的,事实也是正好相反,苏军的武器装备、经济实力在当时都占绝对优势,却偏要放弃常规战争,去甘冒核风险,这问题的实质在珍宝岛上已经看得清清楚楚。
正是因为中国有个“天才战将”,已经由幕后站到了前沿,这位“天才战将”的本事和对苏、美的立场,连苏军的高级将领,包括当年的斯大林都佩服得五腑投地,难道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一点也不知道中国的这位“病夫子”?在新疆铁列克提发生流血事件后,在祖国处于严重的危难之机,这位“病夫子”
倒还悠闲地出现在井冈山上,可想而知林彪当时的心情该是何等的心潮澎湃!他20岁时就到了这里,故地重游时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戎马一生的老军人,被此情此景所动,竟挥毫写下《西江月重上井冈山》(原文发表于1969年8月):
繁茂三湾竹树,苍茫五哨云烟,井冈搏斗忆当年,唤起人间巨变。
红日光弥宇宙,战旗涌作重洋,工农亿万志昂扬,誓把敌顽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