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当蒋介石得知三国瓜分方案后,表示出极大的不满,于是他派蒋经国去莫斯科与斯大林面谈。蒋经国说:中国对日一战,收复失地是为一雪百年耻辱,现在台湾尚未光复,日本尚未投降,先失外蒙,政府将无颜以见国人。斯大林则点明了为什幺自沙俄起俄国一直觊觎外蒙的理由:俄国横跨欧亚,一条西伯利亚铁路大干线贯穿东西,是连接两端的命脉、原沙俄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均以双头鹰作为国徽,一头朝东,一头向西。蒙古边界距贝加尔湖南端的西伯利亚铁路大干线太近,如果有人在此作梗,无异于将双头鹰一劈两半,所以苏联必得外蒙而后快。
当时,苏联在亚洲的主要敌人是日本,而日本已形将战败,蒋经国称中国政府拟与苏联签订友好条约,并修万世之好,中国不会对苏联构成威胁。实际上很明显,斯大林在此不肯让步,一是他明知蒋介石亲美,故信不过他;二是中国作为亚洲最主要的大国,不可能一直对苏联俯首贴耳;三是小而封闭的外蒙人口缺乏,教育和科技落后,远比中国容易控制得多;四是外蒙的矿产丰富,能为苏联所用。所以在中苏之间设如此一个缓冲区,对苏联来说可说是去了一个心腹之患。苏联提供的好处不仅仅是“苏蒙联军”对日作战,最为关键的一条是苏联答应在未来的国共内战中不帮助中国共产党,而这一条是蒋介石正求之不得的,所以在美、苏多重压力下,蒋介石同意尊重外蒙的“民族自决”。当时兼任外交部长的宋子文深知一旦自己在这个“中苏友好条约”上签字,有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所以找个借口辞了外交部长的官,而王士杰无可奈何地做了冤大头,遂有后面“全民公决”一事。
元末,蒙古人虽被逐出中原,但他们仍在不停地骚扰边境。明太祖朱元璋曾八次北征沙漠,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漠北,后迁都北京,因蒙古人不断犯边,随重修长城。至明末,因蒙古人内部分裂,部分蒙古人得到明政府允许,在长城以北与汉人和睦相处,村牧而居;另一部分被逐至“漠北苦寒之地”,从此开始有了内、外蒙古之分。
至清初,经努尔哈赤、皇太极不断征战,逐渐统一蒙古诸部。皇太极灭“后元”后,内、外蒙古再次收入中国版图,受中央政府管辖。
清末,因朝政腐败,国力衰弱。1842年8月29日,在停泊于南京江面的“皋华丽”号上,订立了《南哀条约》,从此外强开始全面入侵。在夺我领土者中,犹以沙俄为甚,沙俄先后占去东北黑龙江以北,新疆以西的大片领土,对中俄之间的这块土地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长江以南的湖南湘潭县韶山冲;1907年12月5日,林彪诞生于长江北岸的湖北黄冈县林家大湾,这时的温都尔汗仍在满清的版图。
1911年清亡,民国成立。外蒙的活佛和王公在沙俄的支持怂恿下于1912年宣布独立,国际社会少有承认,中国政府和孙中山等人皆不承认其独立,但中国处在军阀混战时期,国民政府无力北顾,遂一拖再拖。袁世凯上台后,沙俄以承认袁政府为条件,于1913年和1915年,先后签订“中俄酢鮈和中俄蒙协约”,条约称外蒙为中国一部分,但实行的是自治。随着条约的签定,外蒙宣布取消独立。
1917年,沙俄爆发“十月革命”,新成立的苏联因急欲在世界上寻求支持,打破外交困境,在苏共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对中国作了许多友好姿态,包括废除沙俄和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重新签订友好互助条约,退还中国所有俄国租界,废除治外法权等等。
1921年,外蒙出了个贫苦牧民出身的“苏赫巴托”,其人受“十月革命”的影响,笃信革命理论,曾到莫斯科见过列宁,在20年代初领导了外蒙的社会主义革命,成为蒙古国英雄。外蒙在苏赫巴托和乔巴山等人的领导下组建了蒙古共产党——“蒙古人民党”,在苏联的援助下开始向中国驻军进攻,并将中国驻军赶出了外蒙古。5月,苏联红军应“人民党”邀请进入外蒙古。7月10日,组建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
1924年,外蒙政府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同年5月,以中国北京政府承认苏联在外蒙驻兵和继承帝俄时期拥有的中东铁路,苏联放弃帝俄在华特权和庚子赔款、承认外蒙为中国领土为交换条件,签订了《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议》,其中的一条很重要:苏联承认外蒙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当然对已吞并的土地,列宁“把握”得很有分寸。从此,外蒙虽放弃了独立,但苏赫巴托坐上了社会主义“老二哥”的交椅,苏联派兵进驻,与外蒙的关系亲于兄弟。蒙古以苏联为老大哥,唯苏联是从,加上中国政府无力北顾,竟也维持了20几年。
蒙古国独立
1945年2月,二战的炮火接近尾声,盟国开始算计战后的各自利益,英、美、苏三国巨头聚在克里米亚之雅尔塔,分别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在中国缺席的情况下,三国作出了有损中国主权的划分,这实际上又是一次出卖中国的巴黎和会。苏联的主张与中国有关的部分有:维持外蒙现状,划中国的大连为国际港,而旅顺作苏联军港,苏联在南满铁路享有特权等。美国答应了苏联的要求,主要是苏联承诺在欧亚等地区对美国作出让步,同时准备出兵满洲对日作战,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是苏联不准备插手中国局势。当时苏、美等国际社会都认为中共没有希望在内战中取胜,斯大林把他的“宝”基本上跟美国一样,全压在蒋介石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