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而陈毅作为中共十大元帅之一,解放后曾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因为在文革中敢于对中央文革小组“放炮”,被定为“二月逆流”的主将。他手中虽然无多少实权,但自始至终都在中共高层担任要职,在“九大”会上被毛泽东指定为上海的右派代表,仍被选举为中央委员,如果是林彪要整倒老帅,那幺在被整的元帅里面,陈毅就是受迫害最轻的一个,这也可能是林彪报答当年“救命之恩”的缘故吧。
陈毅从1971年10月底卧床,经常处于昏迷状态。12月24日清晨5点,突然从沉睡中醒来,在没有任何人提醒的情况下要吃面条为毛泽东祝寿,病重的陈毅当然是记错了日期,因为毛泽东的生日是12月26日,陈毅抱病祝寿的事感动了一大批老战友,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王震、乔冠华等都到医院来看望,老年的毛泽东当然也会深受触动。1972年1月6日,陈毅去世,此时的毛泽东也是身患重病,经多次抢救的病弱之躯尚未恢复过来,在8日圈发了举行陈毅追悼会的文件后,过了两日,到10日下午也是在没任何人的提醒下,临时决定要亲自参加追悼会,仓促出发时只穿著薄毛裤和睡衣,仅在外面披了一件大衣就上了车。
在追悼会上,毛泽东多次提到林彪叛逃、暗害他和摧残老同志的罪行,如他对西哈努克亲王说(笔者注:见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铁竹伟着的《陈毅元帅的最后岁月》P319、P320、P321):
今天向你通报一件事,我们的那位“亲密战友”林彪,去年9月13日,坐一架飞机要跑到苏联去,但在温都尔汗摔死了。林彪是反对我的,陈毅是支持我的。
我就一个“亲密战友”还要暗害我,阴谋暴露后,他自己叛逃摔死了。
由于林彪的上书在起先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所以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没有丝毫地改变,因此红一军团在李德、博古的直接指挥下仍是败仗不断。到了遵义会议的转折点上,为毛泽东能顺利出山,林彪的上书确实起到了功不可抹的作用,毛泽东一旦掌权,总把红军的主力部队交给林彪掌管,其后林彪的军事天才重新得到重用,红一军团又成为战无不胜的常胜军团。
林彪在1929年、1930年、1933年都冒着生命危险支持孤立无援的毛泽东,难道是为了自己今后的政治前程而孤注投资,是他耍的大阴谋吗?显然不是,历史的事实已经彻底否定了这种假设。
1935年5月,在长征时的会理会议上,林彪又一手导演了拥护彭德怀,公开逼毛泽东交出军权的“阳谋”,此举令大权在握的毛泽东十分恼火,但是他却以“不懂事的娃娃”为借口,放过林彪,反而迁怒彭德怀整整24年,期间几次预翻彭德怀的老帐,最终导致1959年的庐山会议彻底与之决裂。
在中共十大元帅中,敢当面顶撞毛泽东的只有两位,一位是彭大将军,一位是无敌元帅;一位是毛泽东的“张飞”,一位是共产党的“韩信”。他俩打天下都功高勋着,基本上就是毛泽东的左膀右臂,可最后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善终”。韩信本是位历史悲剧性人物,此处暂且不论,可张飞虽没有善终,但蜀汉政权对他不薄啊,桃园结义的刘关张,是何等的情深义重,誓死同生而成为千古美谈!可毛泽东的“张飞”却死得不明不白,可想而知,毛泽东虽口誉彭大将军,但他既非刘备,彭德怀也不是张飞。
彭大将军的个性比无敌元帅相差很大,林彪比彭德怀更懂得一些“节制”,彭德怀坚持不同意见时,常惹毛泽东恼火;林彪坚持自己意见时,常使毛泽东感动。敢叫毛泽东“头脑清醒考虑之”,并成功做到了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林彪还没第二个人,历史也无数次地证明了林彪决策的一贯正确。
1946年1月5日,林彪怀疑“国内和平是否完全可靠”,请示“如不可靠则仍分散建立根据地、准备应付敌明年之进攻”。中央的复电实际是毛泽东的意见:“我们完全不应怀疑东北问题和平解决与国民党实行和平合作的可能。”林彪坚持不同意见,回复说:
毛主席:敌人和谈是个阴谋。蒋介石企图利用和谈,在关内停战,调集精锐在关外大打,先解决东北,再像磨盘那样南北夹击我们。恐怕还得立足于打,立足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是我对和战的根本性意见,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
彭德怀敢讲话,林彪更是有话敢说,但他们的区别在于:彭德怀看到自己意见正确时,会不客气地当众批评毛泽东,并且常伴有随意的感情宣泄,而林彪在此时就不如此讲话。在成功化解四平危局后,林彪对东北干部们讲:“战争的根本问题在于消灭敌人把城市丢给国民党。城市一丢,我们的包袱就没了到农村建立根据地,有了根据地,我们就有了家我讲的是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东北战场终于打赢了,林彪在东北局扩大会议上讲,这是“在全东北党内贯彻了毛主席1945年12月的指示”的结果。他把功劳归于毛泽东,而自己不居功,更不会得理不让人,回过头来非论清谁是谁非不可。他在1958年“大跃进”时就斥责毛泽东是“凭空想胡来”、“说绝了,做绝了,绝则错”,可他又号召全党全军“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并提出毛泽东思想的世界顶峰论;他私下里说毛泽东“言行不一”、“搞权术”,可又在庄严的大会上,手捧红宝书,大声疾呼:“谁反对毛主席,全党共讨之,全国共诛之。”林彪对毛泽东的错误,做得更多的是当面坚持意见,不惜直接顶撞,但在背后却高喊四个伟大,在公开场合始终都维护着毛泽东的“光辉形象”。
因此,正是这位“会理会议”的始作俑者——林彪,在庐山会议期间公开承认自己的反毛“错误”
与彭德怀无关,反而因此青云直上,深受毛泽东器重,从此接替了彭德怀,开始直掌共和国的军、政大权。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在毛泽东南巡到“9.13”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他通过多次讲话,不断发表定性的演说,但都没有提及林彪在历史上有什幺重大错误,这与他对王明、张国焘、彭德怀等人的做法是完全的不同,这是毛泽东所经历的历次路线斗争中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