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青,取之于蓝”。只有“青于蓝”才能使社会进步,人类的文明才能向前发展而不倒退,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林彪24岁时就升任红四军军长,能从年长21岁的朱德前辈手里接管帅印,不可能靠谁的赏识,更不可能靠什幺人情关系,而是靠着自己的本事——“50天歼敌万余人”的战功和独到的军事指挥才能。有人说:“凡是毛泽东指挥的战斗,林彪屡战屡胜。”这种说法是不客观公正的,它仅能说明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林彪的军事见解曾经多次达到共同,经过思想上的碰撞才产生出共鸣的结果,其本质是通过掩盖林彪的军事天才,来达到美化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目的。毛泽东和林彪,一个是年长14岁的统帅、另一个是后起之秀的年轻战将,毛泽东作为长辈、领导,在军事思想方面确实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但是由于俩人在中共党内所处的地位不同,经过官方可意去宣传美化,对大众思想不断进行诱导,使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偏差。针对这个错误的说法,笔者用两个事实足以说明问题:一是凡毛泽东没有指挥的战斗,他屡战屡胜。二是凡毛泽东指挥错了的战斗,他还是屡战屡胜。换句话说:“常胜将军”取得屡战屡胜的美名,跟毛泽东的指挥,在本质上是不存在什幺因果关系的。
林彪个性极强,谋略极深,兵法运用独到。作为一个军事天才,作为毛泽东帐前的一员心腹大将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被他运用得得心应手,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即使在庐山会议以后,他也不是个处处“高举、紧跟”的亲密战友。大家可看几个事例:
黄陂之战、草台岗伏击等胜仗都违背了上级的军事指挥林彪的军事天才,来源与他见解独到的个性。就拿他在红军时期的黄陂、草台岗大伏击来说,战果令古今中外兵学战史都为之瞠目,值得研讨的问题在于毛泽东事后知道这两大胜利是林彪改变了原来的指示,做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决定而欣喜若狂,一方面他大加赞赏林彪用兵独到,另一方面又为自己在军事指挥上靠边站找到不少借口。
这两次战斗发生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林彪接到与敌打遭遇战的命令。他觉得打遭遇战,达不到歼敌目的。于是临阵应变,指挥主力趁大雾弥漫、阴雨连绵的夜晚悄悄进入伏击阵地。他先派重兵堵住可能突围的沟口,当蒋介石的52师走进设置的“口袋”时,在战线长达10余里的一字长蛇阵上被截成数10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在居高临下的攻势下被动挨打,不到3个小时一个整建制师被全歼,师长被击毙。接着,蒋介石的59师亦被歼灭,黄陂之战大获全胜,仅俘获就达1万人。
八、功高盖世
功勋卓著的军事家
1928年4月底,20岁的林彪上了井冈山,从此与毛泽东结下不解之缘。从此以后,他在毛泽东的指引下,青年得志,官运亨通而不断晋升。他如此地快速升迁,是受到毛泽东的精心呵护吗?显然不是,战争年代官职的升迁全靠的是战功,是来不得一点虚假的,那些什幺耍阴谋、吹嘘拍马等本事在此时毫无市场可言,中共高层总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这足以说明了他才华出众,技艺超群。同年,林彪被毛泽东、朱德破格提拔成中共第一位年轻的将领,出任红四军主力28团团长,而同时期与他资格相近甚至比他资格老的军官多的是,李奇中、周子昆原是林彪的上级,胡少海连降两级从师长降到营长,却都成了林彪的下级,这除了林彪的军事才能比他们都出色外,还能有什幺原因?大家可以回过头看一下,林彪在上井冈山之前,在没有毛泽东的情况下是如何的表现:
1926年10月4日,19岁的林彪靠着黄埔军校的一纸文凭,在号称“铁军”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3连任见习排长。
10月10日,林彪参加第二次北伐,他冲锋陷阵,累立战功,在国民革命军攻占武汉后,林彪随独立团在武汉接受英租界。11月,林彪所在部队由武汉乘船南下参加对南京的进攻,令孙传芳主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1927年2月,林彪升任3连排长。
1927年5月,林彪所在团在河南境内与奉系军阀作战。有一次3连把溃军追至渭河边,20岁的排长就违抗连长停止追击的命令,率队乘胜猛冲过桥,在这个小排长的带领下,其它各排亦紧随其后,大胜敌兵,俘获800余人。仅此一战,铁军大胜,不仅因他冲锋在前、骁勇善战,而且能独断专行地抢得战机,立即被提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25师第73团1营7连连长。
从1926年10月任见习排长,到林彪升任连长,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领导人是:叶挺。
1928年春,经过在耒阳的两次战斗,因营长周子昆在同许可祥部的交火时负伤,刚满20岁的林彪再凭战功,升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营营长,这时的领导人是:朱德、陈毅。
只有1年半的时间林彪就升到了营长,这和井冈山上的毛泽东扯不上一点关系。在领导人不断更换的情况下,特别是南昌的起义队伍由起初2万人马锐减到1千人的情况下,队伍不断缩编、改编,他反而能够快速升迁,毫无疑问:一颗即将升起的天才将星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
胜败乃兵家常事,“战无不胜”不过是文人惯用的赞美词汇而已,但用在军事天才的头上,是最恰当不过。纵观林彪军旅一生,他从不打无把握之仗,所以他能将“常胜将军”的美名保持始终。说林彪“用兵如神”,他也当之无愧,就是与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军事家相比,也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