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林彪疑案 > 第257章

第257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抗日战争,林彪率领一群土八路首战平型关,就取得辉煌战果,要知道林彪是在知己不知彼的情况下,运用独到的战略战术,一举扭转了整个中国抗日战场的被动局势,他作为民族的英雄,功不可抹!

解放战争,林家军从东北打到海南岛,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攻必克、战必果,狂扫全中国,一点不逊色于当年的岳家军!

东北初期中央和东北局都认为国内和平是可能的,命令林彪集中主力与敌人决战,而林彪认为与蒋介石的和平是假的,建议作长期打算,有没有战略眼光?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后,林彪不失时机的提出南北满联军合二为一,以便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有没有战略眼光?

在1948年初,林彪拒绝了毛泽东要他在春天南下作战的意见,避免了对我不利的过早的战略决战,在同年7月,林彪主动提出了在秋天“以最大主力南下作战”,此次南下最后演变成了辽沉战役并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有没有战略眼光?

辽沈战役后期,林彪建议中央暂不攻打太原,“围而不打”以拖住傅作义,使其进退不得,有没有战略眼光?

平津战役中,林彪把毛泽东的“先打两头后打中间”战略,改为“放弃两头直取中间”有没有战略眼光?

林彪只是中共军队里的一位年轻指挥官,他不是最高统帅,在十大元帅中年纪最轻却排到了第三,若摆政治资历,充其量他也只能算个娃娃;若论战功,他是无与伦比的无敌元帅。他的战略眼光独到而深远,在与毛泽东的战略思想进行碰撞时已经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历史的结论就是最好的证明,林彪一系列的战略意见,质量不可未不高,在中共还有哪位军事家有这幺多的战略眼光?

在四平保卫战的时候,林彪手边只有3个纵队,当时1个纵队相当1个旅的兵力,两年后他率军打回辽西走廊围攻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时,1个纵队已经是1个军了。1945年底中共党抽调2万干部11万部队出关,这2万干部中有多少是抗大毕业的?有多少又是校长一手栽培的?本人无法去逐个统计,但林彪的功勋是无法掩盖得住的,这时他还不到38岁。到了1948年底,跟随林彪出关的就有84万大军,考虑到大约有30-40万的国军加入共军,保守估计也有50万以上东北青年参了军,中共的星星之火就这样被他烧成了莫之能御的燎原之势。

在军事上的成就不仅表现在他屡战屡胜上,还表现在他把自己所带过的部队都培养成了中共军队中战斗力最为强大的部队。据曾与林彪同连当兵的易水秋回忆,在林彪还是见习排长时,就积极帮助连长组织士兵训练,出主意、想办法。因一些士兵对射击训练没有兴趣,他为提高士兵射击的积极性,提高训练质量,提出用装石灰的洋铁桶做为靶子,士兵射中时铁桶被打破,桶里的白石灰就会喷出一股白灰。

以至到解放后,各大军区在枯燥的训练中都增加了趣味性,在沙袋上、标靶上都能找到他“白石灰桶”

的雏形。刚进东北时,主力的1个纵队都挡不住敌人1个团的进攻,经过林彪在战略战术方面的精心调教,经过“50米距离见功夫”的刻苦练兵,四野各部都逐渐成为战斗力最强大的部队,其它将帅谁有这种本事?不要说林彪的战功、他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指挥艺术无人可比,就是他领兵训练部队的本领其它将帅也望尘莫及。相当年“岳家军”也是以摧枯拉朽之势,令对手闻风丧胆,落荒而逃,但那时的对手是同仇敌忾的外族,军队的战斗意志和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是不能与国共之争相提并论的,林彪训练出来的林家军比起当年的岳家军,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难道不是事实?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