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林彪疑案 > 第263章

第263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九大召开不久,刘少奇等人刚刚被打倒,毛泽东在中共党内重新主宰一切的局面刚刚形成,若想紧接着再废倒一个亲密战友级的接班人,军事天才可不是光吃素的,仅凭借他那张不善言词的嘴就足以让毛泽东无法去向党和人民交代得清楚,其结果会对毛泽东的光辉形象会产生什幺影响,相信大家心里有杆秤。因此,既要自己不受牵连,又要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除了用歪曲事实真相的手段去杀人灭口,就别无选择。“9.13”事件就是诱逼林彪上飞机,然后直接谋杀之,造成“野心家”罪行败露的大阴谋。这从当时双方有关人员的分布上就可以清楚看出,究竟是谁在月黑风高的晚上搞“阴谋诡计”。

9月12日下午2点,毛泽东到达丰台站,召见了北京军区和北京市的负责人:李德生、纪邓奎、吴德、吴忠等,吩咐李德生调一个师去南口,“吴德有德,吴忠有忠”就是毛泽东当时对两人的评价。

晚上纪登奎被周恩来派到北京军区,加强对北京部队的指挥,李德生被派到空军司令部,复查空军的指挥,北京机场已有坦克开进。晚11时左右,林彪在北戴河驻地,处在汪东兴、张耀祠8341部队的严密保护之下;黄永胜、李作鹏等因参加讨论《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陪伴在周恩来左右,协助工作;吴法宪,被周恩来派到西郊机场,受到同由周恩来指派的杨德中协助,说是以防万一。

8、当炸弹被引爆时,爆炸产生的破坏力由机翼面上的安装点为中心向四周冲击,从而造成了边缘铝刺有的朝里,有的外翻的创面。这是不是安装炸弹的证据,相信大家心里有杆秤。

“善于断敌后路”是林彪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结晶和高度统一,是他俩都擅长的谋略套路。从当时的情况分析,林彪的“后路”只能是这架256号坐机。从飞机残骸来看,散布集中,机上人员尸体没有分散,形状清晰可辨,这说明飞机不是高空坠落,在空中也没有发生大的爆炸,显然不是外力的原因,而是右机翼下部的内爆使大量的航空燃油外漏,引发大火,仓促坠毁。

40厘米洞的证据八

周恩来的“禁空令”是事实存在的,他当时在党内、军内的地位都排在林彪之后,除非是毛泽东亲自下达“禁空令”,否则阻止林彪起飞就是烟幕。因此周恩来的“禁空令”虽对林彪的“死党们”有效,但对林彪本人来说:不是限制其起飞,而是禁止其降落,就是要禁止其可能降落在大连、北京、广州等国内所有的机场,甚至包括飞回山海关。

1955年4月11日,就发生过“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空难事件。当时出席亚非会议的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和随团记者,从香港起飞,在飞往雅加达途中发生爆炸,飞机坠入沙捞越西北部海域,全部人员遇难,而这位总理先生当时正是因故改变了计划,才得以幸免。也许是历史的教训给周恩来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飞机起飞后,他就严密地注视着林彪的一举一动,时刻掌握着具体方位。尽管官方证实周恩来曾向飞机发出呼叫,称其准备欢迎副统帅的归来,并准备亲自去机场迎接,可林彪坐机不是小巧的直升飞机,所经过的机场都漆黑一团,这叫他怎幺能“安全”地降落下来。既然不能降落到应该降落的飞机场,周恩来此举,就是逼林彪降落到除了飞机场以外的任何一个荒郊野外的场所。

1971年9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洲际火箭。可想而知中国的无线电遥控技术已达到了相当的先进水平。

“9.13”的机场是月黑夜,四周漆黑一团,当时已经实行了灯火管制,其目的就是要控制整个机场,首先就是控制这架256号坐机。这表面上是禁止飞机起飞,实际上是在漆黑的夜晚控制住了机场的灯光。既然不是林彪派的加油车,加油车去了当然就不可能加油,不然因燃油耗尽而迫降就不能顺理成章。但是,去的是两辆加油车,两辆油车又都紧靠在一起,使暴露出的问题更多:两辆油车为什幺不一左一右同时加油?左机翼油箱难道没有加油的接口装置?难道是通过长长的输油管接到左机翼油箱上?而且在右机翼的上、下站那幺多人在干什幺?

其实,这些人正在干切断林彪的后路的活计:利用其先进的遥感技术,以夜色、加油车,以及加油车的发动机声为掩护,在右机翼上装一颗小型遥控炸弹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分析的理由如下:

1、站在机翼上的人是在观察望风。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此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当时机场漆黑,所从事的可不是一般的普通作业。事后经于仁堂证实:“只看见飞机右侧的翅膀上面有两个人,象是在准备加油。林彪的汽车一到,他们就从飞机上下来。林彪、叶群等人一起向飞机上抓。”

2、中国的无线电遥控技术早在一年前就已经成功地控制了远在2384公里外的人造卫星,经由卫星定期发射《东方红》乐曲的信号。刚刚在几天前,中国又发射成功第一枚洲际火箭,温都尔汗距离中国边境只有300多公里,即使不通过卫星遥控,在陆地上也有技术能力遥控这个爆炸装置。

如果林彪按照周恩来的计划安排,在国内某地降落,他就无法解释深更半夜强行飞行的事实,对只有一个思想的7亿人民来说,无异于跳进了黄河,怎幺也洗刷不净自己的清白。因为林彪无法给出一个说得清楚,道得明白的交代。回想到毛泽东的前一个接班人刘少奇就是在不久前,戴着“叛徒”、“内奸”、“工贼”的多顶帽子刚刚死去,据说他的骨灰都无法找到,现在能有林彪强行飞行的确凿证据,结合他在庐山上想当“国家主席”一事,先给林彪戴一顶“野心家”的帽子,然后再根据林彪飞行的动机,经过周密地判断推理,然后补戴几顶“叛徒”、“卖国贼”的帽子,完全可以叫他永远都反不了案。

由于降落地点在国内,对林彪来说安全性毫无保障,但对毛泽东、周恩来来说就是天赐良机,因为其安全保密性极高,对肆意隐瞒事实真相、善于借题发挥是再好不过的机会。

联系到“9.13”前毛泽东对林彪反革命集团采取的一系列英明措施,如果说林彪能安全地降落,或者坠毁到国内任何地方,其结果会怎样,相信大家心里有杆秤。林彪是不是民族主义者,毛泽东心里最清楚,但林彪作出葬身外蒙的抉择,是毛泽东阴谋策划的一个巨大漏洞,它造成256号坐机的航线无法肆意篡改,降落地点也无法任意隐瞒,事件造成的前因后果不得不向国人、乃至世界作全面公布,更为关键的是这个“40厘米的洞”必须“正大光明”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也是林彪那把老骨头就能保存到今天的主要原因。

谁在搞阴谋诡计

在文革中惨死的刘少奇是无法与林彪相比的,副统帅直接掌握着枪杆子,其能力、地位已经远超前任接班人,其政治、军事谋略足以功高震国。毛泽东若用发动类似“文革”的非法运动再来打倒林彪,其胜算绝无可能,即使用一个“想当国家主席”的名义,经广泛的舆论宣传,最终演变成“野心家”的罪名,也不可能在政治上全面击倒林彪。这从他们俩人死后的结果来看,就完全不同:刘少奇案件的性质在邓小平翻案前,基本上没发生什幺变化;林彪案件的性质几乎是一年几变,年年都花样翻新,变化最大的就属邓小平时代的定性,其反文革罪行全部被推翻,案件性质发生了彻底对立的转变,可罪恶行径反而越变越严重。这是因为林彪已经树大根深,在全国已经形成与毛泽东并驾齐驱的个人崇拜偶像,对只有一个思想的7亿人民来说简直就是另外一个毛泽东,他在文革中说毛泽东不能说的话,干毛泽东想干的事,其实,这正是这位天才谋略家的真正本事。

3、这颗微型炸弹本身就是颗钻头。是从飞机右翼下面直接钻入机体,镶嵌在铝皮上,如同将铁钉扎在轮胎上,胎内的高压空气不会马上泄露一样。因为机翼上的电路、操纵系统简单,采用此安装法,技术简单,设计新颖,所需时间不长,可迅速完成作业,而且在安装时航空燃油不会大量外泄,旁边又停有两辆加油车,谁也闻不出汽油味来自那里。

4、据官方对派加油车加油的说法:一是正准备加油,二是准备调加油车去机场跑道,以阻止飞机起飞。显然,林彪登机时加油车的发动机是激活的,而在此之前,飞机的发动机也可能激活,这说明飞机现场声音嘈杂,安装人员正好“浑水摸鱼”。

5、炸弹是微型的,破坏力不大,只破坏了机翼的表皮,否则高速飞行的飞机会解体,而大部分装置设备却是用来远距离无线遥控。另外,安置点在机翼下面,起爆后解体的装置会自然脱落机体,而远离出事现场;冲入机体内部的部分装置会被随后大量外泄的燃油冲刷、焚烧而消失。

6、要大家都说谎是很难的,除非是欺骗。在场的人员全部能证实:“机场的滑行灯没有开,飞机就强行滑出。滑行时,右机翼撞坏了停在滑行道旁的加油车罐口盖,刮掉了机翼上的铝皮,撞碎了机翼上的绿色玻璃灯罩和有机玻璃。”显然256号坐机的右翼是带“伤”起飞的,因为伤口朝下,上面被整个机翼盖住,在漆黑的夜晚是很难察觉到的,起飞后更无法看到。

7、飞机场的“遗弃物”。事后在现场检到撞碎的遗弃物里,有从机翼上刮下的铝皮、绿色的玻璃灯罩和有机玻璃,这是不是安装炸弹的证据,相信大家心里有杆秤。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