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该向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祖国告别!
该向自己深爱着的人民告别!
该向自己的战友们告别!
该向骨肉分离的亲人告别!
该向长江北岸的故乡告别!
不打无把握之仗的无敌元帅就是处在这种境地下,得出自己准确的判断,以自己神奇的速度,毅然决然地赶到机场。从此时双方的形势图中可以清楚看出,林彪的“四大金刚”均被毛泽东、周恩来直接掌握控制着,基本上都是身不由己、动弹不得,无一能脱身而成功起飞。与此同时,《“571工程”
纪要》里所谓小舰队骨干成员基本都放任自流,尚能自由出入、分头活动,这足以说明这份后来发掘出来的材料有几分真实性可言,相信大家心里有杆秤。
视死如归
林彪能从容地起飞,已经明白过来这一切。嘴里说欢迎副统帅回来,可机场一遍漆黑;8341部队那前紧后松式地追赶,那一次次响起送行的枪声林彪完全知道自己该做什幺事,包括所有的随机人员都明白,都知道自己在最后的时刻该做什幺,不该做什幺。不该做的就是要沉着冷静,不能有眼泪;该做的就是朝着自己元帅亲手指定的目标前进。但是,林彪在走之前,总该向后人有个交代吧!
飞机上的“黑匣子”是不可能留给后人的,通讯记录也会被篡改、隐瞒。因为“有”或者“没有”
该向平型关告别!
他命令飞机低飞,尽管窗外一片漆黑,也要最后看一眼他深爱的祖国山河;他不能走直线,尽管会被诅咒唾骂,也要最后多看一眼他深爱的黎民百姓。
看着自己拋头颅洒热血打下的江山,竟没有一块落脚之地,64岁的老人致死不悔,因为经过他的奋勇抗争,“苏修亡我之心”必将破灭,毛泽东的神坛即将崩塌,祖国的聚变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古老而封闭的大门如同历史车轮必须滚滚向前,对外开放,加入国际竞争,他为之奋斗了一生。此时此刻,林彪还有什幺不满意的?老英雄在用自己飞行的绝迹向世人告别谁能在24小时高度监视天空,能清楚看到自己飞行的绝迹?谁能在若干年后再也无法隐瞒、歪曲事件的真相?只有中、蒙、苏边境,只有这片令“天马”朝思暮想的草地,这是自己埋藏多年的心愿,这是自己韬光养晦了多年的梦想,今天终能实现;从1949年到1959年,经过10年的卧薪尝胆,10年的呕心沥血,今天终能实现;从1959年到今天,12个春夏的操心,12个秋冬的奋斗,今天终能实现。因为“忠魂依旧守辽东”才是林彪的终生夙愿!
为追寻汉武帝的天马魂,林彪在蒙古安了身,等毛泽东翻然悔悟过来已为时晚矣,后悔、懊恼也无济于事,因为林彪的肉体不可复生,但精神永存!“9.13”是毛泽东成全了林彪的一生,他的死应了毛泽东评价刘胡兰的一句话:“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林彪的死跟这位山西的小姑娘一样:彪炳千古,万世流芳!可毛泽东在他残存的最后几年,唯一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去销毁证据,去掩盖真相,去歪曲历史。为了使冤案永远成真,为让世人、后代都信服,中国就必须在他的思想指引下永远斗争下去。可结果恰恰适得其反,毛泽东那“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临终嘱咐不可能指引永远,阴谋家的本性终究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林彪用他的死证明了他是个彻底的“民族主义者”,他被“老毛子”
记录,后人都不可能知道,没有“黑匣子”是有人早先做了手脚,如果有“黑匣子”就必定落到必须隐瞒事实真相者的手中,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归宿处在谁主宰的国度。所以林彪唯一能告诉后人真相的,就是自己飞行的绝迹和死后的残骸所在。在此决定下,林彪没有穿戴降落伞,也没有让飞机打开减速板,如同天马行空一样,独来独往,从容不迫地翱翔在月黑的天空,追寻着大汉帝国威名于世的古战场!直至最后,右机翼突然爆炸起火
俗话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直径40厘米的洞,就是毛泽东经过周密策划,设计好了的最佳解决方案。纸,终究包不住火!为此,笔者提出一个想法:“9.13”已事隔31年,铁证不可能全部销毁,起码在今天,林彪的尸骨尚存,后人尚在,据说女儿林小琳和林立衡都健在,而且还有大量随机人员的家属健在,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要证明这些疑团已经不存在任何困难。
林彪的军事思想和政治谋略远胜过毛泽东,可以这幺说:在中国历史上最了解毛泽东的除了林彪没第二个人,至于毛泽东了不了解林彪,笔者还不敢妄加断言。如果凭借林彪在党内、军内的威望,以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带出来的强兵悍将,去发动内战,在政治、军事上打败毛泽东不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他却担心自己一生的功名毁誉一旦,无数的生灵要再遭涂炭,国家的利益将因林彪的名字,受到残酷的浩劫,给民族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他无意改变这至高无上的皇权意识,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已经早有结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英雄们是不可能为自己的名利去为祸自己的祖国,去加害自己的人民。所以,当毛泽东杀气腾腾地南巡回京,目标直指北戴河的同时,林彪安然不动,毫无反抗,这足以表示出他准备引颈待戮的决心。
“9.13”事件前,他已经静思多日,如果坐以待毙,高岗、刘少奇、贺龙、张霖之等就是他的结局,“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的《临刑口占》,风波亭前“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那些以“叛国投敌罪”处决的民族英雄们,在眼前一目目闪过,驱使着倔强的林彪拿定主意,要去决定自己归宿。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常胜将军,早已选好了一这块宿地,他没有立即执行的原因,或许是想换个安静的环境再等待毛泽东的态度转变,也不失为上策。可是在9月12日的晚间,喜静的他被搅得无法安睡,周恩来最后的电话清楚地说明毛泽东的屠刀已经高举,他必须从容应对,所以决定快速隐蔽地离开北戴河。女儿涉世不深,毛泽东也不敢怎样加害于她,为了不牵连更多的无辜者,走的时候只带了自己身边的2个亲人和3个亲兵。
一生都没有打过败仗的常胜将军,就是要在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打一场与毛泽东决斗的胜仗,所以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将计就计,使自己坐机成功起飞。对毛泽东的那几套军事理论,军事天才全了如指掌,两人的风格虽都以“善断敌退路”为所长,但林彪的谋略更深、更远,更别具一格。飞机在月黑风高的夜空执着地前进,林彪知道自己付出的只是生命,而得到了彪炳千古的永生;而毛泽东只得到了权利,却落得遗臭万年的下场。飞机在月黑风高的夜空执着地前进,这“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境地对无敌元帅来说是短暂的一刻,但对毛泽东来说却是永远的永远!飞机在月黑风高的夜空执着地前进,林彪更知道自己该做些什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