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分:秦晋争锋,折戟襄阳 203:割发粘须桓石秀,虚兵三欺裴文略
由于主帅桓豁病故,数万晋军撤出东川,回师荆州,中书令王献之也带着桓豁生前遗奏,返回京师。幸有桓石虔、桓石秀二子机警,反复用计,诓骗追兵,得以顺利脱身。后有宋代诗人徐钧做绝句《桓豁》一首为赞:
以石名儿合谶言,奇机端可破苻坚。
信乎有志终成事,逐将诛丕岂偶然。
裴文略未曾理睬,正要出谷,忽闻战鼓雷动,只见谷口闪出一队兵马,为首之人正是长子桓石虔。桓石虔大喝道:“裴文略认得我否?”
“啊?”裴文略没想到谷口真有伏兵,回话道:“你这小儿,在此欺我,随我迎战。”
正要杀出,只见两侧谷口,草垛火球,从两边滚下,熊熊烈火,挡住去路,裴文略道:“不好,真有伏兵,快随我撤。”
等到再度退出铜锣峡,天色已晚,裴文略犹豫再三不敢入谷,对左右副将言道:“桓家父子,诡计多端,还需再派探马,一看虚实。”
又派百余骑兵,入谷探看,等到将至子夜,探马纷纷返回,唯有一个校尉言道:“启禀将军,晋军撤兵是真,正在峡东渡口登船。”
裴文略道:“尔等如此胆怯,走走停停,几时追上晋军,岂不放晋军白白逃走?”
众人这才不敢多言,跟随裴文略进了铜锣峡,未走多远,忽然一阵铜锣惊响,只见山峡之上伏兵突现,众人大吃一惊。
裴文略勒住战马,不敢妄动。只见山坡之上,一员武将立马于此,观其相貌,视其铠甲,不是别人,分明是晋军大都督桓豁。殊不知此时设伏的正是桓豁次子桓石秀,桓石秀喊道:“裴文略!你这投敌贼子,认得我否?”
“啊?”裴文略惊讶万分,对左右喊道:“桓豁奸计,诱我入谷,快快退兵。”
秦军赶忙调转马头,撤出山谷,桓石秀见裴文略中计,自己手下也不过千余人,便传令撤兵,赶赴长江渡口。裴文略撤出不远,见后队未乱,心中疑惑,觉得有诈,便又调转马头,问后队兵士:“那桓豁可曾追击?”
裴文略道:“传令下去,所有兵士排成一字长蛇阵,轻声入谷,再入铜锣峡。”
三度入谷,慎之又慎,好歹未遇伏兵,等追到峡西渡口,晋军最后一条渡船已经离开岸边。
船尾站的正是桓石虔、桓石秀兄弟二人,桓石虔道:“家父返京,多谢裴将军再三相送,后会有期!”
一旁的桓石秀撕下嘴上粘的头发,也作揖道:“晚辈不才,假髯相欺,还望见谅!”
兄弟二人仰面大笑,裴文略坐在马上,一捶膝盖,口中哀叹:“唉.......桓氏二子,如此多诈,我尚不及,若胜桓豁,非我所能啊。”
后队一个校尉答道:“我等撤走,桓豁亦撤,不过千余人。”
“难道伏兵有诈?”
裴文略暗想桓豁素来多谋,想必又是疑兵之计。裴文略道:“桓豁奸计,在此唬我,传令下去,调转马头,杀回谷中。”
裴文略率兵二度入谷,眼看要出铜锣峡,只见东面谷口,又见一座晋军大营,又有副将劝道:“晋军虚实难辨,将军慎重。”
“桓豁不是断粮,便是另有缘故,不必多虑,随我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