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此刻,当李靖在屠刀之下喊出那番话时,李渊已经感觉此人定非无能之辈,而李世民更欣赏李靖的胆识,于是力劝李渊留下此人。
李靖就这么死里逃生,随后被纳入李世民麾下,从此踏上一代名将的辉煌征程。
攻克长安六天后,即十一月十五日,李渊奉代王杨侑即皇帝位,是为隋恭帝;同时改元义宁,遥尊远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
李渊起兵的时候,西京的留守长官曾经挖掉了李渊的祖坟,捣毁了李氏五庙(天子可立七庙、公爵立五庙)。现在李渊进城了,这笔账肯定是要算的。此时的老臣卫文升已经在忧惧中一病而亡,剩下来的这些隋朝高官自然成了李渊报复的对象。
十一月十一日,李渊逮捕了西京副留守阴世师、骨仪等十多人,宣布了他们“贪婪苛酷、抗拒义师”等多条罪状,随后将其斩首。除了这十几个“首恶元凶”之外,李渊对朝中百官都极力加以安抚,对长安百姓也是秋毫无犯。
但是几天后军队逮捕了一个人,李渊马上下令把他砍了。
因为李渊获知,早在他起兵之前,这个人就打算跑到江都向杨广告密,揭发李渊暗中募兵、准备造反的事情。
对付这种告密者,李渊当然不会心慈手软。
同日,延安郡(今陕西延安市)、上郡(今陕西富县)、雕阴郡(今陕西绥德县)全部投降李渊。
九月二十八日,李渊率大军从冯翊郡(今陕西大荔县)西进,沿途凡是隋政府兴建的离宫、别苑、园林等一律拆毁,所有宫女全部放归。
十月四日,李渊抵达长安,在春明门外扎营,各路人马全部集结,共计二十余万。李渊不断遣使到城下,向隋朝廷和卫文升等人表明自己“匡扶社稷”的立场,可卫文升不予理睬。
十月十四日,李渊下令军队开始围城。军中各部纷纷砍伐驻地周围的树木,修造了大量攻城器械。长安附近的林木因此而砍伐一空。
十月二十七日,李渊大军开始攻城。李渊下令:任何人不准侵犯隋朝宗庙以及代王杨侑和所有皇室成员,违者诛灭三族。
当这个告密未遂的人被五花大绑地带到李渊面前的时候,他并没有痛哭流涕、跪地求饶,而是扯着嗓子高喊:“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难道不想成就大业,只为了一点怨恨就要砍杀壮士吗?”
这个死到临头还气壮如牛的人是谁?
他就是日后威震天下的初唐名将李靖。
李靖是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祖父李崇义官居北魏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亲李诠任隋朝赵郡太守。李靖姿貌魁伟,从少年时代起就颇有文韬武略,经常对家人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旧唐书·李靖传》)李靖的舅父是隋朝名将韩擒虎,每次与他论兵,皆大为赞叹,时常抚着他的头说:“可与言将帅之略者,独此子耳!”(《资治通鉴》卷一八四)
大业末年,李靖任马邑郡丞,察觉太原留守李渊行动可疑,估计有起兵之意,于是准备亲往江都禀报杨广,不料路过长安时,关中已经大乱,道路阻绝,不得不滞留于此,所以才会被李渊逮捕。
这场攻城战几乎是没有悬念的。虽然义军也付出了血的代价,比如刚刚归附李渊的孙华就在这场战役中阵亡,但是仅仅十多天后,亦即十一月九日,李渊的部将雷永吉就率先攻上了城墙。
当天,李渊的军队攻克长安。李渊命李建成和李世民封存宫廷府库,收取隋朝的档案图籍,严禁士兵烧杀掳掠。
十三岁的代王杨侑躲进了东宫,身边的所有侍从全部作鸟兽散,只有侍读姚思廉一个人留在杨侑身边。义军士兵攻进东宫,准备冲上大殿时,姚思廉挡在面无人色的杨侑前面,厉声呵斥说:“唐公举义是为了匡扶帝室,尔等不得无礼!”
到了这一步,姚思廉为了保住代王的小命,也只好代表朝廷承认现实,老老实实陪李渊玩一场“匡扶帝室”的政治秀了。
李渊入城后,毕恭毕敬地把代王杨侑从东宫接到了大兴宫,然后自己住到了旧长安的长乐宫,以示君臣之别;同时废除了隋朝廷原来的所有法令,另行颁布了过渡时期的十二条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