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对废帝杨侗而言,不管有没有来生,死亡都绝对是一种解脱。
【从天而降的馅饼:平定河西】
武德二年的夏天,正当王世充在东都称帝的时候,唐王朝也在西北战场取得了一场重大胜利——平定了河西李轨。
这场胜利得来全不费工夫。
准确地说,它就像一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此时此刻,就连王世充的家奴梁百年都不得不感到诧异和敬佩。因为这个看上去年轻而孱弱的废帝身上似乎具有一种不可动摇的凛然气节。梁百年的心中泛起一丝恻隐,于是向王世恽和王仁则建议再请示一下王世充。
可他的提议马上被王世恽否决了。绝望的杨侗请求去和自己的母后辞别,却还是遭到了王世恽的拒绝。
杨侗沉默了。他转身走进佛堂,最后一次在佛前焚香跪拜。刺目的午后阳光从雕花的紫檀木窗射了进来。杨侗在一起一伏的叩拜中,看见一些簌簌颤抖的灰尘在阳光下惊惶不安地飞舞,有一些沾在佛前的鲜花上,有一些则落在自己的脚边。
这就是命运吗?
杨侗想,这就是命运。
李轨于大业十三年在武威起兵后,自称河西大凉王,雄踞一方,成为隋末的一支主要割据势力,并与西秦的薛举共同成为李唐王朝在西北的主要威胁。武德元年八月,李渊遣使联络李轨,下诏称他为“从弟”,与他结盟共同对付薛举。当年冬天,薛举父子败亡,李轨趁机称帝,并出兵攻陷了张掖、敦煌、西平(今青海乐都县)、枹罕(今甘肃临夏市),尽据河西五郡之地。
面对李轨势力的迅速壮大,李渊决定采取册封的手段对他进行招抚,遂于武德二年二月任命李轨为凉州总管、封凉王。但在是否接受李唐朝廷册封的问题上,西凉朝廷却产生了分歧。李轨本人的看法是:“唐天子,吾之从兄,今已正位京邑,一姓不可自争天下,吾欲去帝号,受其封爵。”可李轨的心腹、时任左仆射的曹珍却表示反对,他说:“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称王称帝者何止一人!李唐称帝于关中,西凉称帝于河右,互不相碍;既已立为天子,奈何复自贬黜!”
可是,谁又能说,落在鲜花上的尘埃就一定比别的尘埃更为尊贵,落在地上的尘埃就一定比别的尘埃更为卑贱呢?杨侗想,自己何尝不是一颗落在帝王家的尘埃,自己又何尝比落在百姓家的尘埃更幸运呢?
外面已经传来了王世恽急不可耐的催促声。杨侗知道自己该上路了。他最后在佛前一拜,说:“愿自今已往,不复生帝王家!”(《资治通鉴》卷一八七)
杨侗随后平静地喝下了毒酒,可他却没有顺利地上路。
不知道是毒酒的毒性不够,还是杨侗的体质太好,总之,喝完毒酒的杨侗尽管七窍流血、痛苦难当,却始终没有咽气。
最后王世恽命人用绢巾勒住了杨侗的脖子,才帮他踏上了黄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