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血腥的盛唐 > 第35章

第35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其三:错误决策,无视民间灾情。

玉女台竣工不久,西凉出现了严重的灾荒,民间普遍出现人吃人的惨剧,而其时国库已空,李轨不得不倾尽个人资财予以救济,但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李轨只好召开廷议,讨论是否要开仓赈粮。以李轨旧部、左仆射曹珍为首的大臣都认为:“国以民为本,本既不立,国将倾危,应即刻开仓,不能坐视百姓相食而不管。”然而以太仆卿谢统师为首的另一批大臣却表示反对。这些人原本都是镇守武威的隋朝旧吏,是被李轨兴兵逮捕后迫于情势才投降的,人心并未真正归顺,因此都想趁此机会激起民怨、搞垮西凉,于是纷纷表示:“太仓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资源,只能等到危急关头才能启用,岂能为了几个小民而开仓?曹珍的建议显然是为了收买人心,并非真正从国家大计出发。”李轨内心的天平最终倾向了谢统师,拒绝开仓。从此“士庶怨愤,多欲叛之”(《旧唐书·李轨传》)。

而发生在西凉的这一切,无疑都通过安修仁的渠道传到了安兴贵的耳中。所以安兴贵才会认定李轨的灭亡已成定局,于是胸有成竹地向李渊呈上了平凉之策。

李轨被俘后,很快就和他的几个弟弟、儿子一起被押解到长安,于闹市中斩首。

面对这场从天而降的胜利,李渊真是惊喜万分,随即任命安兴贵为右武侯大将军、上柱国,封凉国公,赏赐绸缎一万匹,任命安修仁为左武侯大将军,封申国公。

当天安兴贵就和弟弟安修仁悄悄溜出了武威城。

安兴贵的确没有跟李渊吹牛,他们安氏家族和他们兄弟俩在凉州的确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短短几天他们就拉起了一支胡汉混杂、人数可观的军队,开始攻击武威。李轨大怒,亲自率兵出战,却被安氏兄弟打得大败,只好退回城中坚守。安兴贵率部将武威城团团围困,并绕城呼喊:“大唐朝廷派遣我来诛杀李轨,胆敢助之者,屠灭三族!”

安兴贵的猛烈攻势加上心理战,很快就摧毁了西凉军队的斗志。城中军民争相逃出城外,投奔安兴贵。李轨没想到他的军队如此不堪一击,眼见大势已去,再也无力挽回,只好带着妻儿登上不久前兴建的美轮美奂的玉女台,置酒对饮,从此诀别。

这一年五月十三日,安兴贵攻入武威,生擒李轨,河西宣告平定。

安兴贵之所以能如此轻而易举地扫平李轨,是因为西凉的人心早就散了。

有三个原因导致了西凉的人心离散和李轨的迅速败亡。

其一:诛杀功臣。

被杀的人名叫梁硕,本是李轨起兵时的主要策划者之一,时任西凉的吏部尚书,因颇富智略,且深受李轨重用,所以遭到众人的嫉妒和排挤,尤其是户部尚书安修仁与他历来不睦。在其后双方展开的明争暗斗中,安修仁设计诬陷梁硕谋反,致使李轨将梁硕鸩杀于家中。从此,李轨的亲信旧部个个惶惶不安,唯恐被李轨兔死狗烹,恐怖气氛弥漫整个西凉朝廷。

其二:修建劳民伤财的玉女台。

去年冬天,有个巫师告诉李轨:“上帝当遣玉女从天而降!”意思是如果能迎来玉女,必能得到上天的赐福。李轨随即调动军队,耗尽国库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玉女台,虔诚地期待玉女的降临。可结果玉女不见踪影,西凉却是一片民怨沸腾。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