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而高宗之所以迟迟没有动手,是因为自从他即位以来,帝国高层的权力斗争就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他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上;同时,为了征讨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帝国在西线共发动了三次远征,前后历时六年,付出了相当高的战争成本,所以高宗一直无法腾出手来处理朝鲜半岛的事务。
虽然这些年来唐帝国没有对朝鲜半岛发动大规模战争,但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对高丽的打击和袭扰。
自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亲征高丽铩羽而归之后,太宗就开始大规模扩建海军,大规模地制造战船。很快,唐帝国就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与此同时,太宗还制订了“有限战争”的战略,不以歼灭敌军、攻城略地为目的,而是频繁出兵,重点袭击并破坏高丽的农耕区,以此打击高丽的经济,为最终平灭高丽铺平道路。
从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到显庆五年(公元660年)的十几年间,唐帝国在上述战略的指引下,从海陆两线屡屡出兵,持续不断地对高丽发动袭扰战。帝国名将如李勣、薛万彻、程名振、苏定方、契苾何力、薛仁贵等人,都曾先后开赴高丽作战,对高丽实施了沉重的打击。
然而,高丽却始终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就在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高丽还曾联合百济和靺鞨部落,再次悍然入侵新罗,那次入侵一共占领了新罗三十三座城池。
曾经强盛一时的西突厥汗国宣告瓦解。
由于西突厥汗国已经不复存在,原本臣服于西突厥的中亚各国,纷纷回过头来归附大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唐朝廷又在中亚的石国、米国、史国、大安国、小安国、曹国、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国设置了州、县、府共一百二十七个。(这些国家大致分布在今新疆西部、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一带。)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中亚的吐火罗、嚈哒、罽宾、波斯等十六个国家又相继归附大唐帝国。唐朝先后在这十六个国家建立了八个都督府,七十六个州,一百一十个县,一百二十六个军府,并将其全部划入安西都护府的管辖范围。
至此,大唐帝国的疆域已经由西域延伸到了中亚,又从中亚进一步拓展到了西亚的伊朗高原。高宗君臣继承了贞观时代的雄厚国力和开拓进取的尚武精神,终于使得大唐帝国的疆域、国力和声威在公元七世纪中叶臻于极盛!
【百济:一场得而复失的战争】
高丽的态度明摆着——你打我,我就打你小弟!既然连你们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都灭不了我,你这个大权旁落、软弱无能的李治又能奈我何?
当时唐帝国正在对西突厥用兵,为了避免两线作战,高宗李治只好暂时隐忍,只派遣程名振和苏定方从陆路对高丽发动了一次小规模的进攻,在取得小胜之后就撤回国内,目的显然不是要与高丽全面开战,而仅是实施一次必要的战略威慑。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春天,也就是在大唐帝国刚刚平定西突厥之后,高宗李治接到了来自新罗的一道奏表。
准确地说,这是一封求救信——是新罗国王金春秋发出的一封十万火急的求救信。
他在信中说,百济再度勾结高丽屡屡入侵,已经占领了新罗的大片土地,唐朝要是再不出兵,新罗就彻底完蛋了!
看完信后,一股按捺已久的怒火终于在高宗李治的心中升腾起来。
当年太宗皇帝亲征高丽失败,不久后便赍志而殁,这件事一直是李治心头的一个阴影。登基之后,李治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要出兵踏平桀骜不驯的高丽和百济,完成隋唐三代帝王(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未了的心愿,以慰父皇李世民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