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五大臣很高兴。没想到这位同志的觉悟这么高,本来想好的一大堆鼓舞斗志的话也就免了。可五大臣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崔湜一转身就直接奔向了武三思的府邸,毫不犹豫地把他们卖了。
什么也干不了!
所以,李显一点也不怕他们。
五大臣彻底没辙。
作为臣子,纠集百官联名抗议已经是他们所能做的最极端的事了,再往前迈一步,就是犯上作乱,大逆不道了。
怎么办?
这年初夏的某个早晨,有一个人从岭南风尘仆仆地回到了东都。
他就是魏元忠。
早在李显即位的当天,就已经派专人前往高要(今广东高要市)去征召魏元忠了。如今,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这个昔日的嫡系大臣终于回朝了。李显当天就任命魏元忠为卫尉卿、同平章事。
七天后,李显又迅速擢升魏元忠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同日拜相的大臣还有韦安石、李怀远、唐休璟、崔玄暐、杨再思、祝钦明。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七个人之所以在同一天拜相,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相同的政治背景——七个人都是天子李显的东宫旧僚。
至此,李显终于摆脱了即位之初那种孤立无援的尴尬处境。现在的宰相班子中已经有七个人是他的嫡系。就算把具有双重身份的崔玄暐剔除出去,划入功臣集团,也还有六个宰相是李显的旧日班底。
五大臣经过紧急磋商,决定派一名卧底前去监视武三思,随时掌握第一手情报,以便制订防守策略。
他们选中的这个人叫崔湜,是朝中的一名低级官员,曾经跟随他们参与政变。之所以挑上他,是因为此人比较机灵,而且官卑人轻,在从事间谍工作时不容易引起对手怀疑。
五大臣的判断没错,崔湜确实很机灵,也很适合从事间谍工作。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小小的问题——崔湜凭什么替他们卖命?
当初跟着五大臣闹革命,是因为李唐复辟是人心所向,成功的概率很高。现如今呢?只要眼睛没瞎的人都看得见,五大臣已经成为皇帝的眼中钉了,而武三思才是皇帝跟前的第一大红人。为几个过了气的帝国大佬去得罪一个圣眷正隆的政坛新宠,崔湜犯得着吗?
当然,五大臣尽管过气了,可名义上还是宰相,也不能不买他们的账。所以崔湜在接受任务的时候,不仅没有表现出半点抵触情绪,反而信誓旦旦地表示:坚决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
六比五,中宗的实力已经超过了五大臣,完全掌握了政治斗争的主动权。现在,只要他动一根指头,随时可以让五大臣卷铺盖滚蛋。
神龙元年五月,中宗李显再度做出了一个令五大臣啼笑皆非的举动。他居然声称武三思、武攸暨、术士郑普思等人也都参与了神龙政变,因此把他们与张柬之等人并列为革命功臣,赏赐给他们“免死铁券”(持免死铁券者,除谋逆大罪外,一般死罪可赦免十次)。
中宗的赏赐诏书颁下,五大臣就像是被人扇了一记火辣辣的耳光。在他们看来,和武三思、郑普思这帮人为伍,简直是在侮辱他们的人格。他们忍无可忍,立刻发动文武百官联名上疏,对诸武同受赏赐之事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并再次要求贬黜诸武。
虽然这一次他们纠集了满朝文武一起发飙,把抗议活动搞得声势浩大,可中宗李显却丝毫没有让步。
因为他知道,朝中的多数官员其实是碍于五大臣的宰相身份,迫于无奈才和他们掺和在一块的。换言之,哪一天要是摘掉五大臣头上的宰相乌纱,群臣立马会跟他们划清界限。况且,越是虚张声势,就越是表明五大臣已经黔驴技穷了。除了上奏章、发牢骚、提抗议、搞串联,他们还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