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血腥的盛唐 > 第230章

第230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听到宫人禀报太平公主驾到的消息时,李隆基心里马上跳出了四个字:来者不善。

但是人既然已经来了,李隆基也只好硬着头皮匆匆出迎。

尽管心里早已做好了准备,可李隆基绝对没有想到,太平公主一见到他的时候,竟然会摒弃所有礼节,撕破一切脸面,当着双方下人的面,指着他的鼻子一顿臭骂。

这是李隆基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识这个姑母的狠戾与强悍。

出于对姑母的尊重,同时也是考虑到自己的身份,李隆基在太平公主口沫横飞的痛骂声中始终保持冷静,一直敛首低眉,一言不发。

第一件,是授意她的心腹,殿中侍御史崔莅和太子中允薛昭素向睿宗进言:“斜封官都是先帝任用的,都已经是既成事实,如今先帝尸骨未寒,姚崇等人竟然把他们一朝废黜,这么做必然带来两大弊害:其一,彰显先帝之过;其二,为陛下招来怨恨。而今,朝野怨声载道,海内众口沸腾,臣等担心会激发事变,陛下不可不慎啊!”

太平公主在关键时刻打出这张牌,目的有二。

首先,是利用斜封官的事情把姚崇和宋璟搞臭。她授意心腹说这番话,就是在暗示睿宗,姚、宋二人之所以花那么大力气罢黜斜封官,其实并不是出于公心,而是为了沽名钓誉,捞取个人的政治资本。

其次,斜封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太平公主的人,这些人被逐出朝廷,无疑大大削弱了她的势力。所以,如果能在离开长安之前把姚崇和宋璟搞下台,把自己的人重新弄回朝廷,那样既可收买人心,又能遥控朝中局势,还能为她日后回朝铺平道路,可谓一石三鸟。

就像太平公主所预料的那样,听完崔、薛二人的一席话,李旦的脸色马上就变了。

与此同时,李隆基心念电转,飞快地盘算着应对之策。

刚才父皇李旦发布恢复斜封官的诏令时,他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毫无疑问,这个消息让他非常不安。因为此事至少透露了两个信息:一、姚崇和宋璟上台后的改革力度太大,已经引起了相当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强烈不满,而这种不满,现在分明已经通过太平公主传递到了父皇那里;二、父皇既然恢复了斜封官,就相当于否定了姚崇和宋璟的政绩,或迟或早,姚、宋二人必定被贬。

太平公主这次败得太惨,可以说到了恼羞成怒的地步,否则她也不会不顾公主之尊,找上门来大吵大闹。在此情况下,自己势必要给她一个说法。而按照父皇李旦一贯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他必然会在太平公主利益受损之后寻求一种新的平衡。说白了,很可能就是将矛盾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因此,就算自己不主动给太平公主一个说法,父皇肯定也会下手翦除东宫的势力。

想到这里,李隆基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就在李旦满腹狐疑,忧心忡忡的当口,太平公主又以辞行为由亲自入宫,极力强调罢黜斜封官的种种弊端,把睿宗李旦说得频频点头,连连称是。

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有时候人之将走,其言往往也比较悦耳。在睿宗李旦看来,太平不但欣然接受诏令,毫无怨言地前来辞行,而且只字不提被驱逐一事,同时还一心牵挂朝政,如此豁达的心胸,如此不计私利,以大局为重的坦荡襟怀,没有理由不让人感动。

因此,李旦当天就颁下一道诏书,宣布:“先帝时期任命的所有斜封官,凡已被停职的,皆可重新量才录用。”

做完这件事后,太平公主心满意足地从宫中出来,然后一刻不停地直奔东宫。

临走之前,她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还太子以颜色。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