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血腥的盛唐 > 第230章

第230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太子李隆基对此也心知肚明。

所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真正的对决,其实还没有开始。

这一切都还只是热身,或者说前戏。

真正的高潮还在后头。

【太平公主的强力干政】

他决定主动认错,丢卒保车。

也就是说,与其坐等姚崇和宋璟被贬,还不如主动把他们抛出去。如果不这么做,不但姚崇和宋璟的宰相乌纱保不住,就连李隆基自己的储君之位恐怕也有失落的危险。

李隆基很清楚,在复杂多变、诡谲无常的政治博弈中,一路奏凯也不见得是件好事。有时候主动输掉一两张牌,会起到麻痹对手的作用。尤其是在自己实力不足,尚不能一口吃掉对方的时候,这么做就是明智和必要之举。

于是,就在太平公主大闹东宫的当天,李隆基便入宫去向睿宗请罪。他郑重表示:姚崇和宋璟这么做,显然是在离间他和姑母、兄长之间的感情,其用心不可谓不险恶,所以建议将他们处以极刑。

李隆基当然不想真的让姚、宋二人为此送命。

姚崇和宋璟黯然离开相位之后,接替他们执掌朝政的两个宰相是韦安石和李日知。他们都是属于那种政治立场不太明显的中间派,凡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执政手段相当温和,与姚、宋二人相去不啻霄壤。

随着温和派的上台和斜封官的大量复任,姚崇和宋璟辛苦改革的成果付诸东流,刚刚树立起来的赏善罚恶、举贤用能的新政风也荡然无存。“自是纲纪紊乱,复如景龙之世矣!”(《资治通鉴》卷二一○)

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一利起则一害生。想要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就必然要得罪人;想要一团和气不得罪人,就只能以丧失原则,混淆是非为代价。二者必居其一,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好事。

他之所以敢把话说得这么绝,是因为他料定父皇不可能对他们痛下杀手。

二月初九,亦即太平公主动身前往蒲州的数日之后,睿宗李旦下诏,把姚崇贬为申州(今河南信阳市)刺史,宋璟贬为(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刺史;两天后,又撤销了将李成器和李守礼外放的命令。

综观景云二年发生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这场政治恶斗,双方各有损伤,谁也没有捞到便宜,更没有人取得绝对优势。

以太平公主在大唐帝国所享有的地位和威望而言,她是不可能被长久放逐的,更不可能轻易被淘汰出局。

太平公主自己很清楚这一点。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