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血腥的盛唐 > 第232章

第232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样的皇帝不好当。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前功尽弃,满盘皆输。

在此情况下,李隆基就必须比以前多加十二分的小心。可是,李隆基万万没有料到,人世间的很多事情往往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就在他当上皇帝还不到半个月的时候,一起突发事件就把他搞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甚至差点让他成了短命天子……

【始料未及的政治灾难】

这起事件是刘幽求搞出来的。

次日,睿宗正式下诏传位太子。

太平公主看见事已至此,无由挽回,只好叮嘱睿宗说:“即便是传位,也仍须总揽大政,不宜彻底放权。”

很显然,太平公主的用意是想亡羊补牢。她希望睿宗仍然保留一部分权力,目的就是为了继续保持她对朝政的影响力。

在李旦看来,太平公主的提议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它至少可以保证权力的平稳过渡。三郎尽管能力过人,可毕竟还年轻,既然把他扶上了马,那就不妨再送他一程。于是,李旦随后便对李隆基说:“你一再辞让,或许是因为治理天下事关重大,希望朕仍兼顾其责吧?你放心,朕虽传位,又岂能忘记家国!日后的军国大事,朕自当兼顾。”

公元712年阴历八月初三,太子李隆基正式即皇帝位,是为唐玄宗;同时尊睿宗李旦为太上皇,并宣布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命、重大刑案及帝国大政仍由太上皇裁决,其余由皇帝裁决。八月初七,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先天。

李隆基这个皇帝的处境难堪,刘幽求这个皇帝心腹的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作为唐隆政变的功臣,他原本以为政变成功后,自己一定可以平步青云,位极人臣,一劳永逸地成为满朝文武马首是瞻的人物,然而结果却令他大为失望。事后他仅仅被授予中书舍人之职,虽然有“参知机务”之权,但充其量只能算是三级宰相,地位远在三省、六部的正副长官和那些一、二级宰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同平章事)之下。

尽管刘幽求后来又逐步擢任尚书左丞、户部尚书等职,玄宗登基后他又进位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但这些职务仍然与他此前的心理预期差距甚大。

尤其让刘幽求愤愤不平的是,那些原本应该被砍头的韦后党羽不仅没有人头落地,反而在短暂的贬黜之后又纷纷回朝,甚至一个个入阁拜相,纷纷爬到了他的头上,这他奶奶的算什么事儿?

李隆基虽然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帝宝座,在形式上成了帝国最有权力的人,但事实上他的博弈力量非常弱,跟太平公主比完全处于劣势。

首先,在整个宰相班子中,只有一个刘幽求是他的人,还有一个魏知古是太上皇的人,其他则都是太平公主的党羽;其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也仍然掌握在太上皇李旦手里,而根据李旦一贯的软弱性格,他的权力差不多就等于是太平公主的权力。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亲王到一个君临天下的皇帝,李隆基的地位提升了N倍,可拥有的实力却并没有相应提升。换言之,李隆基或许曾经是一个异常强势的亲王,也曾经是一个实力与身份大致匹配的太子,可如今,他却只能算是一个实力与身份极不相称的弱势皇帝。

从历史上看,这种弱势皇帝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正所谓福薄位尊,力小任重,此乃万祸之源也。

李隆基当然不能算是一个“福薄”的人,可眼下他的“力小”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