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清河郡位于平原郡的西南方,与平原相距大约只有二百里,可谓唇齿相依。此郡目前虽仍在唐军手中,但它一旦陷落,平原也就危在旦夕了。此外,尤其重要的是,朝廷很早就在清河设置了一个超大型的战备储藏库,其中囤积了每年从江淮、河南等地收缴上来的钱粮布帛,同时还储存了大量军资器械,在当时被称为“天下北库”,其目的是专为北部边疆各军提供充足的战备资源。截至李萼来见颜真卿的时候,这个军需库里仍然存有布三百余万匹,帛八十余万匹,钱三十余万缗,粮三十余万斛,兵器铠甲五十余万套。可想而知,一块这么大的肥肉挂在清河,燕军肯定是垂涎欲滴的。无论是北边的史思明,还是南面由安禄山任命的魏郡太守袁知泰,都随时有可能出兵进攻清河。
所以,清河的士绅父老才会委托李萼来跟颜真卿借兵。
李萼这个人刚刚二十出头,年纪不大,可说话的口气不小。他先是恭维了颜真卿一番,什么“首唱大义,河北诸郡恃公以为长城”等等,然后把北库储藏的物资数量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颜真卿,紧接着又说:“即便是保守估计,清河的财富至少也是平原的三倍,军事物资至少是平原的两倍。”说完这些,李萼才道明来意:“颜公若能拨给清河一部分兵力,安抚当地父老,则清河、平原二郡,皆可作为您的腹心,而周边各郡县,就会像您的四肢一样,完全听从您的指挥。”
其实,就算李萼不告诉他这一些,颜真卿也很清楚清河的重要性。
可问题在于——他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李光弼一到河北就打了这么一场漂亮仗,这无论是对于一度消沉的河北抵抗力量,还是对于一夕数惊、神经早已高度紧张的玄宗朝廷,都无异于一针令人振奋的强心剂。
接下来的日子,随着河北战局的逆转,以及各地唐军的英勇反击,整个战争的形势变得对李唐朝廷越来越有利。与此同时,一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安禄山,忽然发现自己的情况越来越不妙了。
无论在东、南、西、北哪个方向上,胜利的消息都越来越少,而进攻受阻或遭遇失败的战报则一封接一封地递进他在洛阳的皇宫。
安禄山感到了恐惧。
他不由自主地感到了一阵莫名的恐惧——这刚刚披上身的黄袍,究竟还能穿几天?
沉吟半晌后,颜真卿面露难色地说:“平原郡所有的军队,都是不久前刚刚招募的新兵,几乎没有受过军事训练,恐怕自保都有困难,如何援助清河?”说到这里,颜真卿忽然又话锋一转,“不过,我们也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我真的借兵给你,你打算怎么做?”
毕竟,组织力量反击燕军一直是颜真卿日思夜想的事情,如果眼前这个年轻人真有能力,也未尝不能考虑与他联手。
【四面楚歌:安禄山的恐惧】
自从常山失陷、颜杲卿殉国后,仍然坚守在平原郡的颜真卿就有了一种孤掌难鸣之感。
当时,李光弼的河东援军尚未进入河北,史思明、蔡希德等燕军正横扫燕赵大地,颜真卿苦于势单力孤,自保尚且不暇,根本无力对燕军进行反击,所以心里颇为懊恼。
就在这个时候,从附近的清河郡来了一个叫李萼的年轻人。
他打算来跟颜真卿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