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血腥的盛唐 > 第325章

第325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史思明率先发起进攻,唐军的李光弼、王思礼、鲁炅等人率部接战。一开始,双方不分胜负,伤亡大致相等。不久,鲁炅被流箭射伤,仓皇率部后撤。郭子仪的朔方军刚好在他身后,一下子被冲乱了阵脚。

就在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变得一片漆黑。紧接着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刹那间天昏地暗,咫尺莫辨。见此情景,所有人全都吓坏了,于是不约而同地掉头而逃——唐军向南逃,燕军向北逃,一个个奔跑如飞,只恨爹妈少给自己生了两条腿。

双方都只顾着逃命,铠甲、武器和辎重被扔得到处都是。燕军规模小,损失自然也较小;而唐军则遭受了巨大损失——“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资治通鉴》卷二二一)

九大节度使中,只有郭子仪还保持着相对冷静。他担心史思明稳住阵脚后,会趁势南下进攻洛阳,于是率部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以确保洛阳无虞。其他的八个节度使,也只有李光弼部和王思礼部在撤回本道的时候秩序井然,既没有骚扰地方,也没有出现逃兵。剩下的各道兵马,建制全都丧失,军纪更是荡然无存。逃兵们所过之处,大肆抢劫百姓钱粮,地方官吏丝毫不敢制止。沿途州县经受了十几天的严重骚乱,等到数十万乱兵们过后,才算消停了下来。

洛阳的官吏和百姓听说六十万官军顷刻间星流云散,吓得魂都没了,于是纷纷出逃,躲进了附近的山区。东京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官员逃得更远,一口气逃到了襄州(今湖北襄樊市)、邓州(今河南邓州市)等地。

对于一心准备称帝的史思明来说,李亨的这个错误决策无疑帮了他一个大忙。

史思明亲率大军从魏州出发,命各将领进至邺城五十里处扎营,每营分发三百面战鼓,日夜擂动,虚张声势。随后,史思明又命每营遴选精锐骑兵各五百人,到唐军大营附近打游击。若唐军不备,他们就劫掠骚扰;唐军一出动,他们就四散逃跑,各回本营。如果唐军白天防备,他们就晚上偷袭;要是唐军晚上防备,他们就白天偷袭。总之,这些游击队严格贯彻史思明提出的“敌疲我扰,敌进我退”的战术思想,把唐军搞得疲于奔命,苦不堪言。那些日子,唐军每天都有相当数量的官兵、牛马或辎重遭到劫掠,很多小兵甚至只是出去砍个柴、割个草,也会被燕军的游击队员悄无声息地抹了脖子。

除了对唐军日夜进行骚扰之外,史思明还有更损的一招。

那就是劫粮。

当时,由于李唐朝廷几乎倾尽全力在攻打邺城,陆续前来邺城集结的唐军最后竟然多达六十万,所以这六十万人的粮饷补给就成了一项浩大的工程。从江、淮(华东)和并、汾(山西)等地,天天都会有大量的车队和船队络绎不绝地往邺城运送粮食。史思明就让他的游击队化装成唐军,四处拦截唐军的运粮队,以速度缓慢、延误时日为名,将负责押运的官兵和民夫全部砍杀,然后把那些粮食付之一炬。

这场讨伐安庆绪的邺城之战,就这样以必胜的姿态高调开局,却以六十万人的大溃逃黯然收场。

虽然唐军不是败在史思明手上,但此次惨败无疑在客观上助成了史思明的强势崛起。

对于这些神出鬼没,来去无踪的燕军游击队,唐军伤透了脑筋,却又束手无策。因为他们全都穿着唐军军装,就算大摇大摆地从唐军面前走过,也没人能认出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唐军粮草不继,军心大为涣散。

到了这一年三月,史思明感到时机成熟,遂亲率大军进抵邺城城下,摆出与唐军决一死战的架势。

三月六日,唐军与史思明在邺城外展开了决战。

唐军步骑六十万全部出动,在安阳河(流经邺城北)北岸布阵,史思明仅率精锐骑兵五万迎战。唐军望见燕军兵少,以为不是史思明的主力,顿生轻敌之心。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