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仆固怀恩尽管出言不逊,可毕竟为帝国建立了不世之功,况且尚无明显的反叛之举,如果真的拿他问罪,不仅会让天下人心寒,而且对于刚刚平定的局势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思虑及此,李豫不得不把满腔怒火压了下去。
作为天子,要杀一个人是很简单的事情。只不过有些时候,杀人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把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所以,当务之急不是杀仆固怀恩,而是要一边稳住他,一边试探他,看看他到底安的什么心!
广德元年九月,代宗李豫命宰相裴遵庆前往汾州,表面上宣旨慰问,其实是刺探虚实。
裴遵庆临行前,李豫特意叮嘱他,让他以个人名义向仆固怀恩暗示,要他入朝面圣,看他作何反应。
要是他敢来,就表明他心里头没鬼;就算有鬼,朕也能趁机把他收拾了。
臣既有此六大罪过,合当万死!纵然含恨九泉、衔冤千古,又能抱怨什么呢?
“臣与朔方将士,功勋最著,贡献最大,是先帝中兴大业的主要力量,也是陛下流亡期间的亲信故旧,可陛下非但没有特别褒奖,反而听信宦官谗言。先有郭子仪受到猜忌,如今臣又遭诋毁,所谓鸟尽弓藏,信非虚言!陛下听信其诬陷之辞,与指鹿为马又有什么区别!倘若陛下不纳臣的一片忠心,一味因循苟且、包庇纵容,臣实在不敢说能保住身家,可陛下又岂能保得住帝国?忠言逆耳利于行,唯请陛下慎重考虑。”
一看到这道怨气冲天、大逆不道的奏疏,代宗李豫登时龙颜大怒。
是,你仆固怀恩是有功,可也没必要一件一件地拿出来显摆吧?该赏给你的,朕不是都赏给你了吗?你如今功盖天下,极尽荣宠,遭人眼红实在是情理中事。他辛云京的肚量固然是小了些,可无非就是发发牢骚而已,又没什么真凭实据,还能拿你怎样?你何须如此老虎屁股摸不得,非要朕杀了他不可?再怎么说,他辛云京也是一个堂堂的节度使,一个跟你一样的有功之臣,岂能让你说杀就杀?朕要是依了你,岂不是让功臣们人人自危?岂不是让天下人把我李豫当成了不仁不义的昏君暴君?再者,你对“勾结回纥谋反”一说反应如此强烈,要说心里没鬼,朕还就不大敢信!瞧瞧你这话怎么说的——“鸟尽弓藏,信非虚言!”你这话啥意思?朕怎么觉着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呢?
更让人不可容忍的是,你居然说出“指鹿为马”这样的悖逆之言,把朕当成了昏庸无能、奢侈纵欲的亡国之君秦二世,是谁给你仆固怀恩这么大的胆子?
要是他不敢来……
李豫皱着眉头想,那麻烦就大了。
麻烦的确不小,因为仆固怀恩不肯入朝。
裴遵庆到达汾州后,刚一宣完旨,仆固怀恩就紧紧抱着他的脚,痛哭流涕,大呼冤枉。裴遵庆遵照代宗指示,暗示仆固怀恩入朝,让他当面向天子表明忠心。
尤其令人发指的是这一句——“臣实不敢保家,陛下岂能安国!”连这种话你都说得出口,这不是赤裸裸的威胁恐吓吗?就凭这句话,朕就可以定你狂悖之罪、谋反之罪,朕就可以灭你九族,让你一家老小死无葬身之地,死后还要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
这一切,朕都做得到,别以为朕不敢!
……
一道奏疏看完,代宗李豫已经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立刻把仆固怀恩抓到长安,五马分尸,千刀万剐!
可是,没过多久,代宗就慢慢冷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