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或许,是时候对这家伙采取行动了……
然而,此时的代宗李豫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还没等李唐朝廷动手收拾仆固怀恩,背后就突然被人狠狠捅了一刀。
那是吐蕃人的刀。
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一刀居然一下子捅在了帝国的心脏上。
【吐蕃入长安】
仆固怀恩当然是满口答应。
可是,裴遵庆刚刚退出,副将范志诚就力劝仆固怀恩不要入朝,说:“明公受奸人陷害,与朝廷嫌隙已成,有功高不赏之惧,为何还要入不测之朝?功成而不见容于上,前有郭子仪,后有李光弼,明公若听信裴遵庆之言,必遭杀身之祸!”
次日,裴遵庆入见,仆固怀恩马上改口说,自己一旦入朝,很可能死在宦官手里,所以打算先派一个儿子入朝(相当于去当人质),以表自己绝无反叛之心。
然而,此议再次遭到范志诚反对。仆固怀恩当即又改变主意,再也不提入朝之事。裴遵庆在汾州苦等多日,见仆固怀恩再无任何表示,只好回朝复命,向代宗如实禀报了此行的经过。
既然仆固怀恩不敢入朝,那就说明他心里有鬼。
大唐自立国以来,不断开疆拓土,扩张势力范围,在帝国的西北边境和整个广袤的西域设置了数个都督府和都护府,下辖众多州县。至开元中期,唐帝国在西北和西域分别设置了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等节度使,而且每年都从关东地区征调精壮士卒戍边,一方面开展大规模屯田,以供军需;一方面开辟了大量牧场,畜养战马和牛羊;在所有重要的城堡和要塞之间,日夜都有巡逻骑兵来往游弋。
大唐帝国就这样在长达万里的边境线上,构筑了一个庞大、坚实、严密的边防体系。多年来,虽然吐蕃从未停止过对唐朝西北边境的侵扰,但始终未能有效突破唐朝的边防,更没有机会长驱直入。
然而,自从安史之乱爆发后,帝国的边防体系就名存实亡了。
代宗李豫顿时对仆固怀恩满怀疑惧。
就在这个时候,从河东又传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御史大夫王翊刚刚出使回纥回来,走到汾州居然被仆固怀恩强行扣留了。
这唱的又是哪一出?
李豫勃然大怒。你仆固怀恩为何扣押王翊?你到底在害怕什么?是不是你和回纥人之间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
李豫觉得,仆固怀恩这么做已经不是此地无银了,而是图穷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