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十一月初二,代宗下诏削除了程元振的所有官爵,将他遣回原籍。
代宗之所以不杀程元振,表面原因固然是程元振有翦除李辅国之功,代宗不忍诛杀,可事实上,此次吐蕃入寇也让代宗李豫发现了很多问题。就像柳伉所说的那样,这次长安沦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程元振专权乱政之外,无论是士卒将帅、公卿百官,还是四方藩镇,其实人人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要追究罪责,此次应该问罪的绝不止程元振一个!
既然如此,杀了他又有什么用呢?杀了他就能让所有人从今往后对天子和朝廷忠心耿耿了吗?
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代宗不杀程元振的最主要原因,是他对宦官这个群体仍然抱有极大的信任,因而不想把事情做绝,以免伤了其他宦官的心。
这笔账不能不算。
事实上,早在代宗避居陕州之时,太常博士柳伉就已经帮他把这笔账算了个一清二楚。柳伉说:“吐蕃人长驱直入,兵不血刃而入京师,洗劫宫闱,焚烧陵寝,士卒却无一人力战,此将帅叛陛下也;陛下长期疏远功臣,宠幸宦官,终究酿成大祸,群臣竟无人敢犯颜直谏,此公卿叛陛下也;陛下刚刚离开京师,坊间便发生骚乱,暴民公然抢夺府库,自相残杀,此京畿民众叛陛下也;陛下自十月初一下诏各道兵马勤王,尽四十日,无一辆战车入关,此四方叛陛下也。既然内外皆叛,那么请问陛下,今日之势,是安是危?若以为危,岂能高枕无忧,不为天下讨伐罪人?”
柳伉得出的结论是:要想铲除祸乱之源,保全宗庙社稷,就必须砍掉一个人的脑袋。
这个人就是宦官程元振。
柳伉还说,除了诛杀程元振外,还必须把各级宦官的职权收回,交还各有关部门;并收回神策军的兵权,交给朝中的大臣;同时,皇帝还要削除尊号,下诏罪己,宣布从此改过自新,否则甘愿逊位让贤。
在代宗看来,自己在很多时候仍然是要依赖宦官的。比方说,万一哪天敌寇又来了,士卒将帅、公卿百官又各自逃命了,四方藩镇又按兵不动作壁上观了,他身边至少还有像鱼朝恩这样的宦官保驾。
最后,柳伉跟皇帝打赌:“倘若如此,而兵仍不至,人仍不感,天下仍不服,请将臣全家老小碎尸万段,以谢陛下!”
柳伉这笔账一算下来,把代宗李豫的脸皮撕得可谓一干二净。
李豫为此郁闷了好多天。
可他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柳伉说的都是事实,而且句句都是发自肺腑的忠言。
不过,事实归事实,忠言归忠言,让代宗把宦官们都给废了那是不可能的,让他下诏罪己、改过自新那更是不可能的,至于诛杀程元振嘛……似乎也是没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