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最后,田承嗣又派出一个口齿伶俐的说客,继续跟李宝臣忽悠,说:“您若与朱滔共取沧州(田承嗣地盘,位于魏博最北端,与李宝臣的辖境接壤),就算打下来,沧州也是朝廷的,非您所有。可是,如果您愿意跟田承嗣尽释前嫌,精诚合作,他自愿把沧州献出来,划归成德。而且田承嗣还说了,如果您想打范阳,他可以竭尽全力,帮您完成心愿。只要您率精锐骑兵为前锋,他必率大军跟进接应,如此,范阳没有不克之理。”
马承倩并不是廉洁拒贿,而是嫌东西太少。
他本来以为,李宝臣身为强藩,拥兵据地,财大气粗,出手肯定阔绰,不料却只送了区区一百匹绸缎,这不是打发叫花子吗?
最后马承倩一匹也没要,气呼呼地回长安去了。
李宝臣出来混了这么久,还是头一回在大庭广众之下受此羞辱,心里自然很不爽。他的心腹、成德兵马使王武俊就说:“您对朝廷新立大功,尚且被一个瘪三如此羞辱,来日平定叛乱,恐怕一道诏书就卸了您的兵权,把您召回京师软禁起来了,依在下所见,不如放田承嗣一马,这样朝廷才会始终重用您。”
王武俊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李宝臣养寇自重。李宝臣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停止了进攻的步伐,跟李正己的南路各军一样按兵不动了。
为了充分表明自己的诚意,田承嗣还请人画了一张李正己的肖像,挂在大堂上,天天焚香礼拜(古代人臣的事君之礼),俨然把李正己当成了至尊无上的天子。
最后,田承嗣又让使者给李正己捎去了一封信,说:“承嗣今年已经八十有六了(其实他才七十一岁,之所以说得那么老,无非就是想麻痹李正己),随时都可能死掉,儿子们没一个有出息,侄子田悦也是孱弱无能。所以,我今天拥有的一切,都不过是替您暂时保管罢了,又何必劳您兴师动众呢!”
田承嗣抛出的这根橄榄枝确实诱人,李正己马上被深深打动了。
这老小子过去最瞧不起李正己,现在居然主动当起了孙子,不仅俯首称臣,还表示要献出地盘,这真让李正己心花怒放。
李正己随即命令军队停止进攻,就地安营扎寨,不再前进半步。南路的各镇军队见李正己按兵不进,也都跟着停了下来。
听到李宝臣得罪天子使臣的消息后,田承嗣心里乐开了花。这样一来,南北两路的朝廷军就都不约而同地停火了,田承嗣真是打心眼里感激马承倩。
不过,让九镇联军停火只是田承嗣计划的第一步。
他真正想要的,是让他们之间爆发内讧。为此,田承嗣已经在成德李宝臣和幽州朱滔之间,设了一个阴险的局。
田承嗣知道,李宝臣是范阳(幽州治所)人,很早就在打范阳的主意,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所以下不了决心。现在,田承嗣就打算帮他下这个决心。
首先,田承嗣让人在一块石头上刻了这么一句谶语:“二帝同功势万全,将田为侣入幽燕。”然后命人偷偷把石头埋在了成德境内。接着,田承嗣又找了一个术士去忽悠李宝臣,说某某地方有帝王之气。李宝臣顺着术士的指引找过去,往地下一挖,就把那块写着谶语的石头挖出来了。
田承嗣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除了南面的威胁。接下来,他就可以专心对付北方的李宝臣了。
自从这一年五月开战以来,李宝臣对魏博的进攻可谓不遗余力,代宗对此甚为满意,就派遣了一个叫马承倩的宦官前去宣旨慰问。
然而代宗却没有想到,这次宣慰非但没有达到鼓励的目的,反而严重打击了李宝臣的积极性。
事情坏就坏在这个宦官马承倩身上。
按惯例,宦官到地方上宣慰,临走前都是要收一笔“劳务费”的,李宝臣当然也不敢怠慢了马承倩。这家伙回朝复命前,李宝臣专程带上了一百匹绸缎,亲自送到了马承倩所住的驿馆。没想到马承倩非但不领情,反而勃然大怒,指着李宝臣的鼻子一通臭骂,最后还让人把那一百匹绸缎全都扔到了大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