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不!
第七章诸藩自立为王
【向藩镇开刀】
为了让儿子李惟岳能够顺利继承节度使之位,成德李宝臣在临死之前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建中二年正月初,李宝臣以托付后事为由,把跟随他多年的十几个心腹大将召到恒州,并且在同一天全部杀死。
这件事很绝情,很残忍,可李宝臣不得不这么做。
德宗皇帝派出的使者,在距离崖州一百里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一条冰冷的绳索就不由分说地套上了他的脖颈……
数日后,河南尹赵惠伯被贬费州(今贵州思南县),还没走到贬所,就遭遇了跟杨炎一样的命运。
诛杀杨炎后,德宗李适终于去掉了一块心病。接下来,他终于可以集中精力对付那些跋扈藩镇了。
李适是一个胸怀大志、自视甚高的皇帝,早在即位之前就对肃、代两朝的政治乱象深感不满。他实在搞不明白,自玄宗末年以来,天下诸藩、尤其是河北诸镇,凭什么如此嚣张跋扈、为所欲为,动不动就自立自专、兴兵反叛?而李唐中央又为何如此软弱无力,屡屡被臣藩玩弄于股掌之间?
面对这一切,李适很愤怒。
因为李惟岳太年轻,而且生性软弱,缺乏主见,日后很难镇得住这帮悍将,所以李宝臣只好提前帮儿子清场。
当那十几颗血迹斑斑的头颅在李宝臣面前一字儿摆开的时候,他还没来得及感到欣慰,就不由自主地蹙紧了眉头。
因为漏掉了一个。
他麾下最骁勇的将领、时任易州(今河北易县)刺史的张孝忠并没有在这串头颅里面。
这可不妙。
所以自从登基之后,李适就一直在等待机会,以便铲除那些“名为藩臣,实如异域”的跋扈藩镇,将权力收归中央。
要想达成这个目标,最方便的入手处,当然就是废除诸藩“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制了。在李适看来,只要那些强藩一死,朝廷拒绝承认强藩子弟的世袭权力,李唐中央的权威就有了重塑的可能。
建中二年正月,德宗李适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出现——成德(治所恒州,今河北正定县)节度使李宝臣死了,其子李惟岳向朝廷上表,企图继任节度使职。
李适意味深长地笑了。
他给出了一个世界上最言简意赅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