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将心换心(一)
“话是这么说,人家王嫱⑨不就嫁给蛮夷呼韩邪?而且连嫁三任单于⑩,大义凛然成古今美谈。”周太太悠悠地说,她觉得女儿属于有知识思想前卫的女孩子,要说任性走极端不是完全不可能。
“那是政治婚姻,我一没有政治野心二不图高官厚禄。她自己也该懂‘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各国蛮夷对我华夏虎视眈眈,打仗是早早晚晚的事情。”陆宏语重心长的说。他处事向来谨慎,与人周旋合作是一回事,完全信任没可能。正是“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理论,这也是那个年代大部分人有的思想,无论说保守还是爱国,都或多或少拉开人与人的距离。
“可是老爷,眼看着她都二十了,婚事还没个头绪,该不会成为老大难吧?”陆太太又开始担心女儿终身大事。
“这倒也无妨,论相貌,人品,银环不输给谁。论家世,以我们今时今日在上海的地位,好姻缘比比皆是,只是时间问题。”陆宏确实不担心女儿嫁不出去。
“依我看,不如趁早张罗,以防她作什么幺蛾子。”陆太太声音压低,凑近陆宏一些,“今天看她瞧痨病鬼那眼神儿,别是相中他才好。”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既然对人家没意思,何必过问人家的私生活呢?”周逸之眯着眼睛没动。
“大少爷,小的没有这福分,小的这辈子只侍奉在您身边儿。”黄陈宽再次表忠心,不确定周逸之哪句话是开玩笑那句是认真。
“你呀!跟你讲过多少次,咱们之间名为主仆实为兄弟。你随时都能离开周家,要什么家当、产业尽管开口,偏偏你像福叔那么倔!唉——”周逸之无奈地叹气,觉得黄陈宽还是不放心他的身体,所以有倾慕的人都不舍得离开他。
“大少爷,您别说了,小的绝不改变主意!”黄陈宽这句话说过不止十遍。
周逸之订婚、结婚、生子、重大节日,都会想到为他娶门亲,可他总是拒绝。有些像他父亲黄有福,比周升平年纪都大,却始终不愿成家怠忽对周家尽忠。最后是周升平在大女儿十岁订婚那年,硬给黄有福安置个院落,娶双林镇陈家独女,比黄有福整整小三十岁。而黄有福坚持让黄陈宽和女儿黄美丽给周家做仆人。周升平对这兄妹也不错,送房送地。还为黄美丽招了上门女婿,夫妇俩在酿酒厂做监工,黄陈宽却像父亲一样三番几次谢绝周升平的好意。
“哎——这绝无可能,他们年龄相差甚大。陆青云的闺女怎么可能给人做小?放一万个心,纵然银环年少心性多变,那也是一时兴趣。我对周家父子还是有信心的,他们断不会毁我家闺女终身幸福。”陆宏自信满满,稍微停顿说,“你唠叨个没完,究竟放水没有?”
“这就放这就放,我觉得你还是该预防着点儿,痨病鬼可是英吉利留过洋的人,人心隔肚皮啊!”陆太太说着进卫生间。
“妇人之见。”陆宏转身从床头柜拿起本书,坐下来认真看。对于周逸之和尼可拉斯的事暂时放下,也只能说走一步看一步。要说担心,对于二女儿的担心并不大,因为她自小聪慧,知书达理,无论自理能力还是学习成绩都比哥哥姐姐强。值得忧虑的是时局不稳世风日下,而他作为父亲虽然还被尊重,但明显已有思想上的分歧,能做的只有尽力排除外界对她潜在的危害。
注:①全称上海法租界公董局(1865-1943),是旧上海法租界最高的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受上海租界工部局统一管理。②明、清两代遇国家庆典或颁布登极诏书时加贡,从各省府、州、县贡生中选取生员入国子监。③太平天国(1850-1864)起义军简称。④中世纪时期对英国国家和名族的统呼。⑤旧时对南浔富商的雅称,著名的有五虎、四象、六羊、八牯牛。⑥1902年建成的女子师范大学,旧址位于苏州大学园内。⑦Frankfurt,德国东部城市。⑧1864年建于上海的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西医医院。⑨嫱是王昭君(约前52年—约8年)的名,字昭君。昭君出塞下嫁匈奴,维护汉匈关系稳定半个世纪。⑩单于(chanyu)姓氏,原意“撑犁孤涂单于”,汉化后是“天子广大”。在历代匈奴王族的后裔子孙中,凡是为王者,才能以“单于”为姓氏。
陆宅在黄浦湾,豫园东南比邻外滩的一个小别墅群。室内的陈设多是木制,显眼地方挂着名人字画,家具简朴典雅,不张扬也不显俗气。一家老少连佣人十几口子住在这里,比起同地段的其他邻居略显拘谨,生活气氛却想当和睦。
进房间后陆太太跟陆宏说起晚宴的事情,觉得周逸之比前次相见更加憔悴,庆幸当年没把金环嫁进周家,不然就得成天为他们的未来担心。陆宏想想老友周升平也不容易,不由得长吁短叹。周太*慰几句宽心话,打算为老伴儿放水洗澡。忽然间又想起尼可拉斯,走近他悠悠地说:“老爷,你说这洋鬼子老这么惦记银环,会不会哪天真把她勾走?”
“哈哈哈哈,做他的春秋大梦!我陆青云的闺女怎么可能嫁给白鬼?”陆宏声音提高至少三倍。
“你小点儿声,兄妹俩在厅里喝洋茶。”陆太太压低声音,眼睛瞟一眼门外。
“听到不是正好呀?”陆宏的声音更大,“我陆青云的子女就该知明理晓大义,宁嫁贩夫走卒也不可委身蛮夷!这道理她该懂的,不懂就说到懂为止,早晚也得让她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