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一江春水一江绿 第二十五章 风起(七)
......
李俊今有如此决心,对于其中的门门道道自然是掌握的比谁都清楚,但这位天官的言辞依旧是无懈可击,最可恨的便是此类半真半假的话语,事情是真的,心却是假的,昭云,南奚二郡自古便又不少人靠着通往南奚的商道吃饭,少说也有十数万之巨,就如同淦江流域一般,光是靠江吃饭的漕工便有近百万之巨。
当时禁止贸易往来,两郡的也着实闹了好一阵子,但也如同卫开阳所说,大多数人终归还是识大体的,可如今李俊若还是如此,那些靠着商道吃饭的百姓,又该如何是好呢?
至于李俊非要把商道改为商市,并且掌控在自己手里,并非是单纯的想打压江南道各大豪族,据督察府可靠情报,最近十年,光是从大秦流到南诏的铁石,西越良驹,火油,简直是数不胜数,数量之大令人发指,这些都是朝廷明令禁止向外流出的物资,抓住一个便是株连九族,但却依旧阻挡不了一些人的利欲熏心。
而谁又敢说这其中没有别有用心之人呢?本和南诏军队的装备优势也在这些年变得越来越小,若是一旦开战,又不知要用多少将士的命去填,所以不管如何李俊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商市控制在自己手中。
随后沉声道:“别的我不管,但商市一定要让朝廷监管着,私自贩运者,株连九族!你们下去想个办法,随后给我拟个两全其美的章程出来。”
面容早已不是记忆里的青涩模样,连前些年进京时那意气风发的神态也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稳,一种天下尽在我掌握之中的霸气,但岁月也是在他的脸上毫不留情地留下了痕迹,鬓角华发渐生。
半响后李俊哈哈大笑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蛮荒宵小何惧哉?”
“臣等恭贺陛下。”
李俊闻言又大笑了两声后道:“今日早朝之议三件事,其余事不议,第一件事便是寡人亲封的江南道监察御史在天幕府,查出了大批商贾家族有严重的偷税,漏税,不知该如何是好啊?”
众臣闻之面面相觑,却也一时无声,李俊不禁挑了挑眉头道:“若是如此,寡人便自行处置了。”
说罢后又不容置疑的继续道:“如今安夏虎视眈眈,这两年在边境又不声不响的囤积了上万兵力,狼子野心,路人皆知,我等不可不防啊。”
这时候平国公站出来道:“我等应趁早加强城防建设,多派些能工巧匠过去,若是依老臣早年所想,若是能在阜城和槲城之间再修缮一座城池就再好不过了。”
“平国公所言,正是寡人所想,不过修建一座抵兵十万的雄城花费何其之多,眼下是不太现实的。”
随后又扭头对着兵器监总督姜维道:“寡人一年前让你等准备的三万铁甲器具,是否已准备妥当?”
“回禀陛下,已全部准备就绪!”
话音刚落,杨浦就先行走了出来一步道:“江南道乃我朝根基,过于压制恐怕会适得其反,老臣乃江南道出身,也就毛遂自荐,让老臣去试着解决一二,望陛下恩准。”
李俊心中的最佳人选并不是杨浦,而是另有其人,但如今他既然站了出来,李俊便也不好推辞,于是道:“既然如此,那就托付给爱卿了,这第二件事便是我朝与南诏互通商市,而如今国库又贫瘠不堪,我便打算把这边境的商市掌握在朝廷手中,不知众位爱卿意下如何?
杨浦闻此眉头不禁跳了又跳,这一桩桩,一件件,无疑不是针对江南道豪门的,若是真把这商市掌握在朝廷的手中吗,无疑与断他们一臂啊,但杨浦才刚刚大包大揽下,现如今自然是不好再出言,于是撇头看向同为江南道出身的天官卫开阳,这位吏部尚书沉吟了一会后,也是走出班列缓缓道。
“陛下,我朝有不少商贾百姓以此商道赖以维生,当处因两国交战关闭商道时,就惹得民怨沸腾,当好在家事国事大多数人还是分得清的,但现如今既已开通商市,再如此行径的话,恐激起民变啊!”
天官卫开阳不愧是状元出身,一席话说的有理有据,话中丝毫没有袒护一些人的意思,全都是为百姓着想,但若是知道些详情的人便会知道,南诏商道的出货量有近七成是由江南道各大豪门家族把握,剩余三成虽说是由百姓和一些小商贾们组成,但这也是当年各大豪门商量后特意留出的一条后路,否则凭着他们的财力人力,便是十成十吞了也是毫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