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仙之人兮列如麻
虽被后世列为经典,但真正有学问的文人就没几个迷信这本书的。
先说教皇关怀妓女,然后再讲道理,这是谷梁传。
先说教皇关怀妓女,再告诉你教皇同时期各个人物甚至后世对这事的看法,这是左传。
而唯一一个,尽可能还原当时场景、细节、背景、甚至是人物心理的,就好像当事人教皇复盘视角一样的,这是史记。
这就是为什么华夏的历史讲究孤证不成史的原因。
别说你那玩意是不是假的,编的,就算不是编的,照你们那么一写可能黑白就混淆了。
薛虹的目的是针对义忠亲王手底下的人,进行一对一单挑,所以群辩也就没有上场。
辩论的大概题目就是春秋一书的史实到底有多少值得相信。
古人写的史料也特别有意思,各有侧重点。
打个比方。
教皇对欧洲妓女泛滥的问题说了一句:要让主的关怀也沐浴在她们身上,不可歧视,要将她们引入正途。
毕竟只要是人主观臆断去写的书,必然会产生偏差。
否则可能历史上玛利亚是圣母,传了几千年就给人家传成红杏出墙的荡妇了。耶稣人家好好个圣子,传着传着就成野种了。
所以几千年来,文人一直乐于去发掘史料中不合理的地方,推翻后重新进行编写。
只不过这种事以前一直是私底下进行,明朝官方把这事给拿到台面上来做擂台了。
而以上书籍,信息流失最严重的就是春秋。
春秋:XX年XX月,教皇关怀妓女。
掐头去尾,细节不见,非常容易偏离原本的史实。
不止春秋,其实所有的史料都带有浓烈的个人意志倾向。
还是拿上面的事举例。
先讲一顿道理,然后说所以教皇关怀妓女,这是公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