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生子
御医们又商议了半响,方向皇后禀道:“臣等不敢妄断,只是淑妃此等情形实难少见,想用上引胎的方子,倒可一试。”
吓着众臣子忙躬身道:“是。”
果然不过一会,林祥和便拿了方子让医女去煎熬,向皇后禀道:“胎儿还未足月,此时羊水也未破,臣等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便下了保胎缓痛的药方,待天亮了再瞧瞧是何情形。”
医女们见帝后皆在,自是比平时利索了几分,很快便呈上汤药侍奉莫兰喝下。莫兰喝了药,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赵祯不敢离开,守在榻前,亲自替她抹汗。
待天蒙蒙亮时,皇后进殿,请赵祯至外殿,呈上姜汤饮子,道:“官家淋了雨,先喝了姜饮子祛祛寒。”
至深夜,莫兰突然腹痛难止,因是十五,官家宿在慈元殿。清秋遣了人去禀告,阎文应听了,不敢怠慢,将深睡中的帝后唤醒,齐齐往鸾鸣殿去。
天上飘着细细的冬雨,两行宫灯在寒夜里速速移动,一重一重宫门渐次打开,赵祯心急如焚,连雨伞也不及撑,下了轿,疾步往殿里奔去。皇后随在身后,瞧着官家慌里慌张,亦不敢多言,只轻声吩咐亲侍晚晴道:“去寻些陈年的老姜熬些汤饮子,呈给官家。”
晚晴答应着去了,皇后方缓缓入殿。
赵祯进了暖阁,见莫兰面色苍白的躺在榻上,低声呻吟着,仿若有千斤重物猛击在胸口之上,闷声一痛。清秋在旁侧拧着热毛巾,见官家进来,忙福了福身。
她额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像水珠子似的滑滚着没入鬓中,她知道赵祯来了,却连抬头看一眼的力气也没有。赵祯眼底湿暖,快步上前,捧住她的手贴在自己脸上,柔声安抚道:“别怕,别怕,朕来了。”
赵祯端起喝过,又要去内殿,却被皇后拦住,道:“官家一宿未睡,不如去旁殿歇一歇,这里有臣妾守着,自然尽心尽力。”见赵祯略有踌躇,又道:“官家万金之躯,若因淑妃伤了龙体,群臣上谏,只怕她将来亦难立足。”又软了语气道:“等淑妃醒来,臣妾遣人去叫您。”
赵祯确实也疲乏至极,遂点点头,道:“辛苦皇后了。”说完,就由宫人们簇拥着往旁殿去了。
赵祯一去,皇后便唤了阎文应来,板着脸道:“你在里头守着官家,外头无论发生什么也不可惊扰到圣前去,知道么?”
阎文应恭谨应道:“奴才知道。”
因是雨天,外头阴沉得很,绵连的下着细雨,扑在明瓦子上,簌簌作响。到了卯时,莫兰腹痛难忍,从睡中转醒,呻吟不已。医女们忙躬身进殿,仔细观察莫兰情形,再一一复诉给隔在帘幕外头的御医大人们听。
莫兰抬起眼帘瞧着赵祯,嘴巴动了动,竟像是不能说话般,连舌口也撑不开。她往手上使了吃奶的气力,才握了握他的掌心,眉头紧皱着,嘴角努力勾起淡淡的笑意,眼中泪水坠落如珠,湿了满脸。
她是在害怕,害怕肚中期盼已久的孩子,会生不下来。
赵祯接过清秋手中的热毛巾,轻轻的替她擦着脸,勉强笑道:“你别怕,无论是皇子还是公主,只要你们平平安安的,朕就很高兴。”又吻在她额上,道:“朕一直守在鸾鸣殿,不走的,你尽管安心。”稍顿又道:“朕叫他们做了你爱吃的卷煎饼,明儿早上朕陪你吃。”
他看着她被痛苦折磨,恨不得那痛是在自己身上,他将脸贴在她的脸上,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在她眼睛里,像梦咛似的道:“莫兰,你一定不能有事。”
御医们在旁殿商讨方子,许久都不敢下定论。皇后斥道:“事已至此,还有什么争来吵去的,越拖情形越危急。若半盏茶时辰还未有结果,你们就好好端着自己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