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山区的开放经营
林前经营美味杂食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赚钱越来越多,不出半年,便远近闻名。临江县县城自不必说,连省城的记者都闻风而动,专程搭车赶来采访林前。
记者来采访林前的消息,在山区成为爆炸性新闻。从县里到周围的公社、村庄,大家都疯狂地传说着猪红店的生意,说什么惊动南粤,上面专门派人来品尝之类的。
记者来的那天,也不知道谁走漏的消息,王志、李非纷纷前来看热闹。林前的美味杂食店,就像迎接新年一样,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井井有条,也不知道谁捧来了两盆鲜花置于店门前,使美味杂食店成为当时山区农村最为耀眼的明珠。
第二天,省城向南粤大地发行的日报刊登了一篇专门介绍林前美味杂食店的文章。那篇文章的题目是《一招改变引来万人客》,从原先林前惨淡经营蕃薯稀粥店,到王志要求增加猪红汤,再到林前增加经营品种,引来无数客流和财富,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地委大院里,钟贵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着《一招改变引来万人客》。他一边阅读,一边深深地感叹道:“山区人民只要肯动脑筋,多学习,群策群力,也一定能够尽快脱贫致富的。”
李非说:“哈哈,他说出了我苦思冥想说不出的话,多谢他还来不及呢,干嘛要揍他?”
林前听了李非的话,开始平静下来,缓缓地跟李非说:“你苦思冥想些啥来着?他说啥来着?我怎么不知道?”
李非说:“他教你,不要只做单一的什么蕃薯稀粥了。你也可以卖些猪红汤之类的了。这叫多种经营吧。”
林前似懂非懂地,连声“哦、哦”地回答着。
经过王志、李非的点拨,林前尝试将“蕃薯稀粥店”改造成“美味杂食店”。其中最先增加的品种,便是“猪红汤”、“炒猪红”,还利用自己杀猪佬的取材便利,增加了“猪红瘦内粥”、“猪红韭菜粥”等品种。
县委大院里,辛献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着《一招改变引来万人客》。他一边认真地阅读,一边喋喋不休地说着:“没想到我们这么深山的地方,也可以上省报啊!”
读到精彩处,钟贵忍不住给辛献打电话,探讨起山区农村农民的致富问题。
南粤大地,人们自古喜欢说吉利的话语,一些不吉利的词语,也会使用其他吉利的进行取代。通常会将“猪血”称为“猪红”,将“猪舌”叫做“猪脷”,“猪肝”称为“猪润”,“丝瓜”叫做“胜瓜”,“空屋”称为“吉屋”。
林前在做猪红汤的时候,或配以紫苏、薄荷等农家佐料,或引进篝火、铁板等先进烹饪技术,千方百计做得美味、可口,适合山里人对美味、美食的追求。此外,还主动简化烹制流程,尽量节约材料和工作量。
林前的尝试,在开业的第一天就取得了巨大成功。许多过往的人都来品尝既新鲜又美味的“猪红系列”。从第二天开始,更是引来无数食客,供不应求。男女老少,山里山外,无数的人慕名前来,有的人还带来餐具,打包回去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品尝。
在林前美味杂食店周围,最常听见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我每次经过这间店,都会买碗猪红汤喝。”
由于前来品尝的人实在太多了,工作量大,不出数天功夫,林前一个人便撑不下去了。他在店外贴了一张招工启示,当天前来应招的人便挤破了整个店。同时,他还仔细地考察了周边环境,打算继续扩大店面,买多几张桌椅板凳,供更多的食客前来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