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江山物语 > 第二十一节

第二十一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若真那样,历史就将彻底被改写。那百年之后像太平天国运动般席卷全中国的起义就将提前来临,以金狼卫装备精良的武器,打挎清军的八旗绿营,简直不在话下。

当刘翼风尘仆仆地从福建赶回京师时,已是乾隆五十年五月。刘翼遵照许维的指示,未曾回卫府便直接转道奔往诚郡王府拜会允祁。

尚在后花园怡然亭中玩蛐蛐的允祁听到家丁传报卫府管家刘翼前来拜访的消息后,只吩咐了一句‘带他上这儿来’便继续埋头注意起罐中的蛐蛐来。

“子安,你看看这林宗源与陈凤古俩人也犯起混来,枉费我一番栽培之心,居然连这么大的一个仳漏都看不出来,也不晓得光策与徐老先生是怎么教导的。”许维唠叨了几句。

“大人,还是想想该如何化解此次劫难吧。”刘翼生怕这座靠山一倒,自己便没了前程。

许维在牢房中来回踱步,寻思着下步棋该如何走才妥当。。。

过了半盏茶功夫,许维把刘翼唤到跟前,附耳小声说道,

“子安,我看这样办,你即刻带着三十万两银票返回京师打点一切,不要怕花钱。只要是能用得上的官员,不妨都给我洒些银两进去。

21

刘翼在晚间急匆匆地来到按司大牢内看望许维,他带来了一大堆许维所关心的情报:

此次许维所受牵连确实是由和挑起的,他让蔡文信秘密潜回福建专门收集闽报,以便集思广益、鸡蛋里挑刺,找出足可以让许维下狱的文字毛病。

也该当许维倒霉,就在蔡府命案发生的第二月,冬泉的《咏丹词》便刊发于闽报之上。此词原本只是普通的咏颂牡丹的诗句,而林宗源及陈凤古也是一时疏忽,没有认真排查出‘夺朱显狂色,异种也称王’这一句极其牵强意会为是反诗的诗句。

和等的便是这一良机,他立刻密奏乾隆。经过和那三寸不烂之舌的反复鼓动,乾隆终于同意以闽报有逆词句为由,下旨免掉许维的官职,并另交三司会审,结束近几月来京师大部分官吏对许维的连续弹劾而朝廷却丝毫不作为的情形。

还有,一到京师你要马上去拜访诚老郡王允祁。这个王爷可不像表面那般糊涂,简直精明到骨子里去了。他有任何的要求你尽管都替我答应下来,照他的吩咐办就是,我可全靠此老帮我躲过这一劫了。

出了牢房,你还要再去办一件事,马上让光策兄及徐老先生先去乡下躲躲,避避风头。这罪名一旦坐实了,他们二位乃是明面上主持鼓山书院的人,必第一个受牵连,遭官府通缉,而鼓山书院弄不好也会关门大吉。

还好这福建尽在我的掌控中,只要钦差大人一走,依然是我的天下。只要我能东山再起,一切皆有可能失而复得。

子安,这京师一行成败与否可就全靠你了。”许维非常郑重地交代着,并紧紧握住了刘翼的双手,毕竟这关系到许维自己的锦绣前程,不得不慎而又慎。

狡兔三窟,就算事情真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或者说要坐一辈子的牢,许维也有应对之策。那便是拉着自己的人马占山为王,等候时机造大清的反。

在京大部分官员们都认为此举乃是乾隆放许维一马的表现。只以闽报上存有逆词句来处置许维,而不以白河乡民攻击县衙及仁寿教堂血案来处理许维,实在有些偏心。就算再笨的人都能体会出乾隆依旧对许维信任依旧,此刻只不过是一时的坎坷而已。

但乾隆以字来治罪于许维,也无人可挑话头。概因前三个月,也就是乾隆五十年元月,两江总督萨载奏报江西庐陵县顺治时期的刘遇奇作《慎余堂集》及《清风堂集》中有“对明月而为良友,吸清风而为醉候。”之句,而被乾隆认定是犯了庙讳与御名。最后,这刘遇奇的曾孙被捕入狱,活活折磨致死。

这一文字狱实在荒唐,刘遇奇是生活在乾隆朝之前一百多年的顺治朝进士,又怎会预知乾隆帝的名字呢!但因皇帝的金口玉言,无人敢出头打抱不平。

前车之鉴,刘遇奇之孙的下场,官场上的官员们都看在心里,故此次对许维,也无人敢强出头替许维说说话,来个预先投资。

听完刘翼的分析,许维虽然明知罪不在林宗源及陈凤古身上,但忍不住还是痛骂起此二人来,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