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大难来时各自飞
抛开李琦画的大饼不说,积极储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做法,其实是对的。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危机中去寻找那一线生机。
“我赞同李董的意见,不管怎么说,咱们也要坚持下去。那么,现在的重中之重就是维持住一年左右的生产,然后尽全力重构供应链。”
暂时来说,微电子设备的销售还是没问题的。
胡杨明白杨虎的意思,不过他没有马上说话。
尤主任看了李琦一眼,李琦随即说道:
“胡总,我们如果能坚持生产一年,最起码可以维持企业的基本运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多想想办法,说不定就有转机呢?
魅力半导体也受到过北美方面的打压,还不是挺过来了?不仅挺过来了,还能够快速的发展壮大,我想,微电子设备未必就没有机会。”
从理论上来说,李琦的话说的不错。
公司的产品是没有阿斯麦的产品先进,但阿斯麦销售给你的光刻机附加了很多条件,比如不能给国产自主品牌的芯片代工,不能给军用芯片代工。
同时,阿斯麦供货要先满足像台电、S星等国际巨头的需求,等国内厂商拿到货,肯定会比人家晚一到两代。
即便是这样,人家还动不动就卡你。每一年卖给国内的光刻机,都需要人家的许可证,而这个许可证说不发就不发,你还没脾气。
这其实就是就是微电子设备这样国产替代厂商存在的意义。
不说好不好用,只要能用,国际巨头就不敢肆无忌惮的欺压你。
但是,微电子设备和魅力半导体的情况完全不同。
首先,魅力半导体别管技术是否先进,但是掌握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另外,魅力半导体作为汇嘉系的核心企业,整个汇嘉系投入了无数的资源,才能扛了过来。
但微电子设备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胡杨只是在公司持有一小部分股权。汇嘉系并不能控制整个企业,当然连非核心成员都算不上。
在这种情况下,汇嘉系肯定不会像支持魅力半导体那样,全力支持微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