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太空对接,机上加机
何况这种减速,还不能让卫星的姿态发生偏移。
嗯……简单地说,那根用来对接的棒棒,得对准这个槽槽。
水平向的误差,要在个位数的厘米级。
对比起两个组件各6.5吨的块头,这真是在太空里穿针引线。
因此,才需要精确控制速度,让两个要对接的组件能够处于同一轨道,速度极度接近,以相对速度低于每秒0.2秒一下的速度kiss起来。
这得超高的测量精度和控制设备,好在这是精密仪器和人工智能技术爆发之后,目前纸面上来看可能最强的一点。
眼下,首先进行对接的,就是卫星的两个主体部分。
从大屏幕上的数据来看,现在两个组件的距离,已经缩减到了不到30公里。
听上去离得很远,但现在后面追的那个,要算相对速度的话,是以每秒4.9公里的速度追过去。
地面上,也就是看看过程数据和结果而已。
燕京卫星测控中心的大厅里,华国航天界的大人物们齐聚而来。
郭跃不知道作何感想,叹道:“你这次是出大风头了,神舟计划的人来了,嫦娥计划的,天宫计划的,全都来了。原本计划的,到后年由神舟8和天宫1尝试对接。现在,居然被你提前了两年。”
顾松笑呵呵地:“技术共享,技术共享!”
反正也不是什么高技术含量的对接方式。
它正在不断减速。
短短1分钟之内,它的速度就降到相对速度每秒1米,距离前面那个家伙也只有不到500米了。
接下来,就是更加精细的减速。
要是一下减速猛了,那前面那个反而会跑远。
减速慢了,又会直接撞过去。
当然,这也就是顾松这么觉得而已。
国家的太空对接技术,确实是更加先进的“异体同构周边式”,既可以自动对接也可以手动对接,也保证完成对接后,能够形成可以连通的通道,过人、过货。
不像这颗巨型卫星,就只能自动对接,然后连得到一起就完了。
说起来简单,但太空对接的技术难度其实高得很。
首先就是速度极高,这可是以一秒数公里的速度在飞驰的航天器,一旦速度控制不好,这“尾”追起来可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