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殷姮算了一下竹屋的数量,除以人口平均数量,得出结论,每间屋子里大概要睡二三十个大男人。
由于是大白天,男人都不在屋子里,有些人在城外种地,有些人去了河堤。
这其实就相当于一半屯垦,一般修筑工事了。
统一的房子,按这个来编号,一人出事,全屋连坐,这也很符合昭国的规矩。军事化管理,律法严苛。
可女人有多少,又住在哪里呢?
正常的城市,当然要有商人,有富户,有小吏,有奴仆,还有生活在城市里,以各种职业,比如说给别人打短工啊,比如说卖力气或者手艺为生的百姓,按照这个时代的叫法,应该是“国人”。
当然,也有生活在城外,以种地为生的自耕农。
更重要的是,这些往往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
一个家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这才叫家。
但这些,安南县统统没有。
殷姮没仔细算,只估算了一个大概,认为女人的数量差不多在四千左右。
至于老人,基本上没有;小孩,有一些,但不多,也就寥寥数百。
安南县最多的,只有一种人——成年的,精壮的男人。
人数大概在二十万左右。
假如加上新迁来的十万人,这已经抵得上昭国一个郡的人口了。
殷姮发现,大部分的男子都住在统一修建的房子里。说是房子,其实也就是就地取材的竹屋。
大概是为了防止羌水泛滥,房子做了两层,下面一层就是用竹子撑着,上面一层住人,屋顶搭个草棚子就行了。屋子里头既没有煮饭的瓮,也没有席子,就这么空荡荡一个房间,只是个睡觉的地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