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殷长嬴虽然不了解什么叫“城市化进程”,可他拥有足够的智慧,略加思考,就能理解殷姮的意思。
毕竟,他见过许多投机客。
这些人往往都是小吏、小地主、没落贵族,以及商人家的子嗣,他们往往会先去当权贵的门客,借此寻找上位的机会。
目不识丁的农民们,生活就很朴实,种田的时候就老老实实种田,打仗的时候就奋力厮杀。
但这是因为商人、官吏天生就狡诈,农民天生就淳朴吗?
出于这种考虑,殷姮斟酌了片刻,才道:“大兄的顾虑,确有道理。可我却觉得,官僚之所以胆敢阳奉阴违,无非仗着道阻且长,消息不便。若昭国各郡县皆为坦途,百姓倾慕王都繁华,纷纷前往。如此乱象,自然会减少。”
这也是殷姮的经验之谈。
越是消息闭塞的地方,越容易出现一手遮天的黑恶势力,因为百姓求助无门,只能忍着。
这就是为什么村霸、乡贤,特别多,特别容易恶心人的原因。
小地方,全是恶霸的门路,你能怎么办?到时候来一出“堂下何人,为何状告本官”,怕不是只能绝望到自杀?
当然不是。
只因前者容易从父辈那里知晓天下之事,产生闯荡的野望;后者往往一辈子都扑在一亩三分地上,不会想太多。
若像后世那样,全世界通网,百姓投诉的渠道多了,某些人行事自然会顾忌几分,至少很多事情都是按规矩来恶心你,不敢明火执仗地打砸抢烧,肆无忌惮地把法律踩在脚下——万一闹大了呢?
还有就是,道路不通之前,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自己生活的地方,觉得外界也就这样。
一旦道路通了,消息自然也就通了,年轻人一听,哇,大城市那么繁华,感觉遍地都是机遇,我也要去闯一闯。
殷姮相信,人都是逐利的。
人多了,流动性大了,许多事情,自然也就不能像以前那么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