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她当然不会轻易断人家祖祖辈辈传的官位,此举无异于夺人生路。
想要分蛋糕,又不止虎口夺食一种,可以把整个蛋糕做大嘛!
举个例子,王都的人越多,那么需要管理这些人的官吏,是不是也要相应增多?
一闾二十五户,一个一千闾的城市,和一个十万闾的城市相比,后者刚需的基层胥吏缺口,绝对不止前者的百倍!
这就和后世,一线大城市的社区、街道、派出所等基层单位,数量以千、百为单位,需求的公务员不计其数,包括城管、保洁人员等,缺口都非常大。放到三四线城市,这个数字自然要缩小很多。
有信心往大王身边钻的人,往往都有一技之长。
要么出身显贵,要么有个好老师,要么家中有钱,要么自己有本事,要么有个漂亮的姐妹、女儿,等等。
这道理,放到后世也一样。
想见那些新闻里才能看到的大人物,总要有一项能和他们接触的渠道或者资本,否则连边都摸不着。
但这世界上,更多的,其实都是普通人。
就更不要说,殷姮刚刚提议,组建专门的“轨道运输部门”。
后世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何等有前景(以及钱景)的部门,岗位缺口又有多大。
殷姮的态度很明确。
首先,由昭国政府组织运输队,不停穿梭在昭国所有干道上,这肯定是要亏钱的,至少前五年内,收回成本之类的事情,想都不要想。
对普通人来说,只要有官做就行了,压根不会挑这个官位好不好,小不小,有没有权。因为对他们来说,只有有和无的区别,没有挑拣的资格。
可殷长赢也清楚,基层胥吏之所以很难换人,往往因为这些职位都是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代这么传下去。
因为从小就生长在这个环境,知晓该怎么做,像里正、亭长这种,多半也是世袭,周围乡亲们也都认可。
换个新人进来,只怕不到两年,要么被这些积年老吏整得灰头土脸,丢了乌纱帽;要么就是街坊邻居、乡里乡亲们都不把你当回事,认为你是谁啊,一个外来人口,凭什么能管我们?
“现有的衙门不必去动。”殷姮神采飞扬地谈论着自己的构想,“但只要王都的衙门越多,能吸纳的官员越多,愿意来王都的人,自然就源源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