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殷长嬴是个实用主义者,认为荀慎的全部价值在于思想,既然他已经把对方肚内的墨水都掏空,演化成为种种政策。荀慎此人自然就已经无用,死活都无所谓。
殷姮却觉得,荀慎现在对昭国确实没太大价值,将来未必没有。
毕竟,他的天赋、才华、认知和思考能力都摆在那里,江郎才尽的概率不是没有,但万一又有什么闪烁光辉的思想和理论呢?
反正朝廷多养一个人不多,少养一个人也不少,为何容不下一个荀慎呢?
这就和后世很多大公司,喜欢垄断性收购专利技术,并且不停砸钱,投资各种高新实验室一样。
他当然清楚,殷姮是个理想主义者,否则她不会放着宫中的优渥待遇不要,天天在外头风餐露宿。
哪怕殷长嬴不放心,除了眷族工程队外,宫人、寺人,还有少府拨的各色工匠等,派了一大堆出去,围着她转。
但出行在外,肯定远远不能和在宫里比。
何况殷姮还不肯受地方郡县和富户供给,又不大喜欢超人一等的待遇,还时不时就跑到深山里,只为开凿隧道,修出坦途。
荀慎同样也是。
很多专利与技术,其实都只有雏形,未必会成功,有可能投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烧钱投资,赔得倾家荡产是常有的事情。
但不烧这笔钱,将来产业变革的时候,就只能被时代淘汰,照样要宣告破产。
殷长嬴并非不懂“投资未来”这种说法,他不过是觉得没必要罢了。
说来可笑,假如殷姮、荀慎这样的人,不执着于理想,并坚持内心的信念,做一个好人。而是放弃原则,尽情挥洒才智,不问道德,日子会远比现在舒服,绝不至于经常干些吃力不讨好,惹人嫉妒,也让自己处境堪忧的事情。
殷姮知道,殷长嬴这么问,并不是真要问她,是不是认为荀慎有才,仅仅是想知道她对荀慎的态度。
假如她因为二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对此人另眼相看,他也不吝于再给荀慎一个机会。
殷姮却摇了摇头,淡淡道:“我也不知卫国灭亡一事,对他会有何等影响,或许重振旗鼓,或许一蹶不振,这都说不定。我只是觉得,有如此才华的人不多,朝廷又不缺这些钱,养着又何妨?”
这就是她和殷长嬴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