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法家认为,百姓不管是为奴为婢,还是跑去经商,都是一种不稳定的社会状态。
前者,他们是他人私奴,不能为国耕战;后者,他们漂泊不定,手上又有点钱,就更不会老老实实地去参军打仗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昭国将百姓从奴婢变成自耕农,其实就是用土地,牢牢把百姓绑在名为“耕战”的战车上。
不想打仗?行啊!跑吧!
抛下妻儿老小,家中土地,往深山老林里一钻,去当盗贼,谁也管不着,对吧?
昭国律法的核心,其实就一个——耕战。
如何才能让老百姓农时专心种田,战时拼命厮杀呢?
卫君认为,只要把老百姓的眼睛蒙住,耳朵塞住,嘴巴堵住,当个会种地,会打仗,不听不问不看不说的工具人就行了。
所以,他提倡“轻罪重罚”,以威慑百姓。
但这么严苛的法律,在执行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百年下来,删删补补,加减增改,必不可少。
代价就是,你的土地被没收,你的亲人沦为罪犯,他们要用自己的后半生乃至性命,为你的所作所为偿还代价。
除了天生冷酷无情,狼心狗肺,自私自利的人外,又有几个人真会这么做?
这是一种不算高明,但很有用的无形绑架。
只不过,无论怎么改,有一条都不会变。
即,有恒产者有恒心。
“人皆贪生怕死,除却亡命之徒,又有几个真正愿意踏上战场,用性命去博功名富贵?”郑高详细阐述律法制定的原因,“男人有家有业,有妻有子,为不失去这一切,他们就会安安分分,听从朝廷的律令。”
殷姮微微蹙眉。
她终于弄懂了法家官僚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