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姜仲不就干出过协助先王从故国逃跑,凭此换取仕途的事情吗?
千金买骨之后,愿意给昭国带路,提供情报的商人,更是数都数不尽。
商人是蛀虫不假,但若任由他们去蛀空别国,那就对自己的国家有益了。
这就是昭国上至君王,下至法家官僚们的想法。
但很快,时代就不同了。
殷长赢的态度非常明确。
他并不排斥开女户,给女子人身自由权和财产权。
整个国家都是他的,不管民间的财产权归男人、女人还是宗族所有,对殷长赢来说,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的区别罢了。
但开女户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不能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
认清这一点后,殷姮开始整理思路,琢磨该从什么地方切入。
殷姮心里有了成算,认真地问:“若天下一统,大兄打算如何处理商人?”
以前昭国优待商人,那是因为商人都不是本国子民,不会真正影响到国家的稳定。
但天下一统之后,朝廷对商人总要有个说法吧?
尤其是郑国、陈国,工商业发达,百姓经商由来已久,要是一刀切,都让百姓去种田,不许经商,人家肯定要反抗的。
她回顾昭国的律法,发现法家非常推行实用主义。
别看法家官僚对商人十分不屑,荀慎这种法家大贤甚至直接把商人归到五蠹之列,认为他们是国家的蛀虫,说是喊打喊杀也不为过。
但他们心里也知道,一个国家,没有商人不行。
昭国对此的解决策略就是,对下层,推行耕战,不准百姓经商,防止本国风气坏掉;对上层,却不禁止公卿们私下经商,并对外国商人十分优厚。
君王甚至会亲自接见某些大商人,加以赏赐和勉励,让他们为了利益,甘愿出卖故国,为昭国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