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你老婆种菜能种多少,织布又能织几匹,自家用都不够,又不可能拿到市场上去卖,怎么就谈得上与民争利?
而不是像其他出身高贵的女子一样,一味觉得狐媚子出身卑贱,只会勾引男人,动不动就打杀姬妾、奴婢出气。
“大王比我们更早就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大王会保护国巫大人。”荀慎平静道,“国巫大人明显对我法家怀有善意,极为尊重律法的威严。待到天下一统,第一个跳出来,抢夺话语权的,必定是儒家。”
说到这里,他淡淡一笑:“贤弟可还记得,‘拔葵去织’的由来?”
这是儒家非常有名,并且备受推崇的一个典故了。
儒家的发源地鲁国(已灭亡),有个宰相叫公仪休。
对上位者用心,那不算什么。人家捏着你的前程乃至性命,怎么讨好都不为过。
能把眼光向下看,才是真的善良。
仁善之家,荀、杨二人见得多了,逢年过节施粥送药的世家,不在少数。
但这些人打心眼里是瞧不起穷人的,他们做这些事,或沽名钓誉,或只是想积攒几分善功罢了。
没错,你喂了这顿,确实做了好事,这点谁都不能指责,而且应该赞扬。
有天他下朝回来,看见家里菜园子的冬葵(鲁国最常食用的蔬菜)即将丰收,妻子正在辛劳织布。
这厮突然大发神经,命仆人把菜园子里的冬葵拔了,把织布机摧毁了,并把妻子休掉。
旁人问为什么,他义正言辞地说,我已经是鲁国宰相,租税、俸禄应有尽有,妻子怎么能再种菜、织布,与民争利呢?
儒者们一听,纷纷叫好,这个故事就作为美谈流传了下来。
但有脑子的人一想,就会觉得不对啊!
可老百姓吃了上顿没下顿,治标不治本啊!
国巫大人却认真观察、思考百姓面对的困境,并拿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才是最难得的地方。
荀慎和杨辕都瞧得出来,殷姮并不排斥任何出身寒微的人,哪怕是以色侍人之辈,又或者受了刑的内侍。
她或许不赞同他们的所作所为,可她对她们抱有一定的同情,认为假如她们能有别的出路,未必会这么选。
所以,她想帮这些女子拓宽道路,让她们可以有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