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而对世家来说,宁愿把女儿卖了当妾,也不可能让她们去卖力气,做所谓的“粗鄙活计”。那等于沦为贩夫走卒,将世家最后的面皮都撕下来了。
但监察者……殷姮暂时还信不过这些女子,因为她们并不是昭国人,想要甄别人心,实在太难。
说白了,以后纺织工厂发展大了,或许能招一些他国女子当中层。可在初期,殷姮只能用信得过的人。
以国别来断定一个人,或许太过肤浅,这点殷姮也承认。
但现在万事刚刚开头,她绝不会贸然放人进来,尤其是当监察和管理。
这是她的疏忽。
她只考虑了普通百姓,以及名门贵女,前者可以当纺织女工,后者可以当监察者。
至于中间那些小地主,大商人家的女儿,自然有他们的父兄为之筹谋。
以这种家族急于上升的心态,他们是不可能把珍贵的女儿放出来,跑去工作的。
但卫沂之提醒了她,昭国还有一个数量不少的群体,那就是被强行迁徙来的两国贵族,尤其是那些可怜的,还没有出嫁的世家女。
而且,这些女孩子,就连简单的文书工作,都未必能胜任。
倒不是殷姮看不起世家女,单纯是因为,天下七国的文字,其实是不一样的,就像后世的中文、日文、韩文,又或者是英语、法语、德语一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系统,难道不正常?
殷姮先前已经考校过昭国贵女们的水准,说得难听一点,能读会写,不是白丁的人,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才被她退回去那么多人。
哪怕卫国、梁国的世家素质高一些,也不可能超过三成吧?
卫、两二国早婚的风气都很严重,十三四岁出嫁是寻常,没出嫁的女孩子,普遍在十二岁以下。
眼睁睁看着这些在后世连小学都没毕业的女孩被当成货物,出售给那些当权者,殷姮还没那么冷硬的心肠。
故她凝视着卫沂之,认真求教:“沂之可有什么想法?”
殷姮同情这些世家女没错,但她很清楚,这些女孩子进不了纺织工厂。
她们养尊处优地活着,针线女红都未必会多少,何况是高强度的体力工作,只怕一天都扛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