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预谋
于是用最大功率,发射了这边的信息,让地球联邦政府了解到这边的情况,以及求助技术支持什么的。
谭秋笙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接收到地球联邦政府的消息了,从地球到这边,累计超过540年了,根据推测出来的信息,太阳应该已经氦爆了才对,也许还有过一段时间,氦爆的信息才能抵达这边,毕竟两者的距离有点遥远。
卫星在一年前就上天,目前环绕行星的卫星数量并不多,但各种功能的卫星却是齐全了,类似哈勃望远镜的卫星再密切关注着太阳系。
现在观察到的情况,都是几十年以前的画面,原本位于太阳系第三位置的地球,已经不见踪影了,取而代之的是,位于太阳系第五的木星阴影面,却多出了一颗行星,光线有些阴暗,仔细观察的话,不难发现它就是地球。
前方走掉了一颗地球,那么木星就处在太阳系的第四位置了,地球移到第五的位置上,始终维系自身速度,在比较靠近木星的阴影面滞留。
这一结果,让谭秋笙他们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地球联邦政府已经有能力驱动地球移动了,而把地球移动到木星背后的原因,也不难推测,就是想利用木星做挡箭牌,抵挡太阳氦爆的冲击波。
对于战争,智能机器人很多都怕死,但不并不畏惧,那是因为真正执行一线交战的人,并不是智能机器人,而是他们各自远程控制的几百架机器人和巨型机械。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类和智能机器人也并非本体去工作的,而是远程控制着几百架机器人干那些苦活、累活、脏活、危险的工作。
智能机器人和机器人,两者有本质上的差异,一个有大脑,懂得思考问题,后者就不会思考,也不会进化出智能来,永远都是一架在一线执行任务的工具。
差异化的设定,让人类和智能机器人都能从中获得大量的实际利益,毕竟大家都能控制数量众多的机器人工作,产能就不可能低,高产能就有高收入,大家生活都比较惬意,双方的矛盾就不多了,平等相处可不是喊喊口号就行的,能满足大家的利益,才是和平共处的前提条件。
大峡谷的两侧,常年沙化严重的地面,在过去的几年改造中,地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沙漠被加热溶解成岩浆,而岩浆以大峡谷两侧为起点,在一点一点的往外覆盖,岩浆冷却后,就是玻璃状的坚硬地板。
谁让木星比地球的体积大了1000倍以上,质量还高出地球的300多倍,利用这么厚实的盾牌,完全足够抵达太阳氦爆的冲击波了。
太阳氦爆之后出现的光辐射暗弱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能推动地球移动,也意味着他们已经发展出来可控核聚变的技术,要不然怎么驱动地球移动呢?
既然拥有可控核聚变,能源就不再会短缺了,起码几百万年以内,地球上的能源是不可能枯竭的,有足够的能量,人类和智能机器人就能生存下去。
与其耗费天量级能量逃出太阳系,在危险未知的太空中流浪,还不如继续在太阳系里混日子呢!
是谭秋笙他们,也会这么干的,既然地球安然无恙,他们也就不那么着急了,先跟地球联邦政府取得联系再说,他们可是对那边的可控核聚变技术眼馋得很,急切的想拥有它。
经过这些年的拓展,覆盖的范围已经非常大了,半径超出了120千米,总覆盖面积约为45000平方千米,大面积的铺设,连成一片的地面,很好的压制出了沙漠的恶劣天灾,沙龙级也只能在边缘施虐一会儿,就会被削弱得自然消散。
唯独大面积的沙尘暴,还有着那么一些干扰,飞舞的沙子会打在地面,堵塞机械的正常运转,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沙尘暴的形成需要时间,并不会频繁的出现,并冲向这片建立在寂灭沙漠中心地带,它们一般都是往外扩散的。
地表上还建立了数量众多的超巨大楼房和厂房,钢筋混凝土是没有的了,都是直接利用高温溶解的沙子,再用钢铁建模,灌入岩浆,冷却之后做出来的,给人一种绚烂且异常粗矿的建筑风格。
在如此广阔的平台上,还安置了几百个雷达站,除了这个之外,为了接收几十光年外,太阳系地球联邦政府的消息,这里还建设了一座直径2000千米的超巨大的射电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的周围立起来500米高的环形建筑,是用来防自然灾害的,虽然无法完全阻拦沙尘暴的侵扰,但有了这层阻拦带之后,能够降低沙尘暴的冲击力,让射电望远镜不那么容易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