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
看着一脸憔悴的陈梦蕾,袁敏心疼。自从陈建华住进医院,陈梦蕾就一步也没有离开过医院,天天在医院陪着陈建华,吃不好,睡不好,面容憔悴,人也瘦了一圈。袁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过,有件事情让她也很头疼。
袁敏把赵海鹰叫到病房外,告诉他徐珊珊回来了。说起徐珊珊,赵海鹰的思绪一下回到了好多年前。徐瀚之死后,赵海鹰一度想要和徐珊珊重新开始,没想到徐珊珊竟不辞而别,去了美国。没多久,赵海鹰就接到了徐珊珊从美国发来的离婚协议和邮件,徐珊珊告诉赵海鹰,自己在美国过得很好,还交了美国男朋友,希望赵海鹰也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最后,赵海鹰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他和徐珊珊短暂的婚姻宣告结束了。
赵海鹰看着眼前这小小的布片,知道这是旧上海某个工厂的工作服上剪下来的。不过他认真地看了半天,却没有一点头绪。毕竟想在上海找一个几十年前的人,无疑是大海捞针。他问道:“布朗先生,您这次准备住多长时间?”
“十天左右。”
十天的时间,确实难度非常大。他犹豫了一下,不想让布朗先生失望而归,最后答应道:“好,布朗先生,这个布片我先借走。”
布朗知道十天的时间希望太渺茫了,但是不管结果如何,他都十分感激赵海鹰:“我代表我的父亲、我的家人感谢你。”
2
“小心你的措辞,你没有资格跟我说这些!”查尔德怒视着赵海鹰,“如果不是陈梦蕾,你以为今天和布朗签约的人会是你吗?”
“查尔德先生,也请你注意你的言辞。”赵海鹰语气中明显带着警告的成分。总有一天,他要把查尔德在陈梦蕾身上欠下的账讨回来。他压低了声音,带着威胁的语气,“我听说查尔德先生要回美国了,其实我们已经掌握了诽谤者的证据,如果我现在把它交给媒体朋友们,你觉得会怎么样呢?”听赵海鹰这么说,查尔德脸色苍白,愤怒地离开了。
布朗看着查尔德的背影,曾经风光无限的查尔德,现在显得如此落寞不堪,甚至用最低级的手段去污蔑竞争对手,他感慨道:“在华尔街有太多的金融投机者,就像查尔德,他们风光无限,但好景不长。我很幸运选择了正确的合作伙伴,也许是我的父亲一直在帮助我,是他让我对上海充满了感情和期待。”
赵海鹰好奇道:“布朗先生,您刚才说对上海有特殊的感情,是因为您的父亲吗?”
说起父亲,布朗先生的神色柔和了下来。布朗先生向赵海鹰讲述了一个故事,原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600万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全世界都对犹太人关上了大门,只有上海敞开了大门,庇护了两万多犹太人,布朗先生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亲当时躲避在上海一个资本家安排的屋子里,一躲就是六年。布朗先后六次来到上海,就是希望找到当年救过父亲的那位恩人。可惜,每次都一无所获。
告别布朗先生之后,赵海鹰来到医院看望陈建华。
陈建华躺在手术台上,吸着氧气,昏迷着。几天前,陈建华因为脑瘤恶化住进了医院,现在正在进行手术。
当赵海鹰匆忙地赶到医院的时候,陈建华的手术已经进行了六个多小时了,袁敏也在。陈梦蕾坐在病房里,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又坐下,显得焦躁不安。
袁敏安抚道:“手术很复杂,手术时间长也是正常的。病房里一定要留家属,如果手术室出现什么问题,会随时呼叫病房的。你就是站在手术室门外,也什么都看不到的。”
陈梦蕾眼睛里有泪光闪烁。之前她和医生谈过这个问题,医生说这样的手术在国内的成功率只有60%。她原本打算带陈建华去美国动手术,可是陈建华一再坚持,说就算死也要死在中国的土地上,陈梦蕾拗不过陈建华,只能顺着他。“我真不该听我爸的,我应该带他去美国做手术。”
“我父亲现在年迈了,我真的希望他在有生之年能完成他的心愿。”说起父亲的心愿,布朗先生显得有些难过。
赵海鹰没想到布朗先生居然和上海有这么深的渊源,他作为上海本地人,找人这样的事情应该比布朗先生方便很多:“您有什么线索比如照片,那个房子的地址,或者那位资本家的名字什么的,都可以提供给我,我想我能帮忙的。”
布朗先生一听赵海鹰这么说,立刻兴奋起来。那间房子的旧址他曾经去过,不过早就变成高楼了。他告诉赵海鹰,父亲当年因为避难,那个资本家给过他一件工人的衣服,这件衣服一直被布朗珍藏着。
赵海鹰跟着布朗先生回到了他入住的酒店。布朗从一个铁皮小盒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块布片,布片上的图案已经褪色了。
布朗解释,由于时间太长,之前的那件衣服已经损坏了,他从衣服上剪下唯一一处带有标志的地方,标志在衣袖上。他记得父亲说过,当年有两个工人来给他送过饭,都穿着同样的工人服,他相信,这个标志和那个资本家的工厂一定有关系,这也是他能提供的唯一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