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两难间
“来人呐,传令下去,着一千骑兵马尾绑上树枝,马背上帮着全部军旗,前去支援城外的鬼怯军,务必要高声支援,声势越大越好。”穆老头坐在大帐床踏上,身上围着羊皮被褥,缩成一团。
“师父,一千兵马是否少了点,给我一万人必将带回来鬼怯军四万精锐。”桓檀听着师傅的军令,不放心的问道。
“不少了,一千人马足矣。你赶紧去抓紧攻势,天黑一更时分,我要进内城守将府里吃烫锅羊肉,寒潮撵着咱们屁股追过来了。”穆老头满不在乎的摇头,对着大徒弟交代任务。
“圣上,城外厮杀的军队确认是右路军刘之纶部,看样子两支军队都有强弩之末的迹象。”
“报,北胡帝国派出援兵赶赴城外青山五十里地,看不清具体人数,但只见烟尘滚滚,战马嘶鸣,怕是万人规模。”帐内正在议事,又一游骑进来跪报。
“身后便是万丈悬崖,如果按照神光皇帝的战略意图稳步推进,咱们只能做困兽之斗。这个时候就是要打乱神光皇帝稳扎稳打的如意算盘,他想趁着草原遭灾的光景,以神光朝富庶的国力耗死咱们,那咱们就给他拼命,既然咱们赢不了了,就只能争取不输,王都没了可以重建,只要您和王上仍在,这草原还是耶律家的。”
“穆老,您有几成把握?”老太后不是傻子,反而是精明强干,否则也不会把持军权,垂帘听政,如今听完穆老谷主的分析,便开始做下一步打算。
“五五之数,咱们帝国眼馋南方富庶之地,他们神光更是舍不得安身立命的根基,唯有以瓦碎之心决战玉器完璧,才能争得一线生机。”北胡兵圣呷了一口茶后,悠悠的说道。
若不是听进去了这番话,老太后是不会答应撤离王都的,如今北胡大王率领所有兵力与神光朝决一死战,胜负却在五五之数。
现如今整个北胡帝国就如绷紧的弓弦,不能松开,松开的后果是先把拉弓人崩伤,但也如俗语所言,弓弦不能绷太满,太满则易断,若是神光大军能抵挡住汹涌如潮水的进攻,僵持住的话,先覆灭的必然是北胡大军。
“反应好快啊,看来北胡大王对城外的这几万鬼怯军很看重啊?陛下,泽康王殿下也在右路军中,从夔阴山北麓一路打到幽云城外,恐怕双方都是在死撑,就看哪一方的援军先到。”姚誉一向是老成持重,听到这军报也是一惊。
“诸位爱卿,有谁愿意出城消灭这支鬼怯军。”嘉隆帝眉头一展,直接询问在座众将。
“末将愿领兵一万前去支援纶帅。”姚大观第一个出列请命。
“给你三万精锐,带好粮草器械,务必要把他们安全带回,不必入城,你部原地整编入右路军阵营,作为侧翼继续拱卫中路大军,记住告诉刘之纶,保持阵型。”
双方在幽云城激战的第二个夜晚,北胡在扔下了上万具尸首的代价下终于攻进去了,神光大军无奈只能放弃了外城的争夺,退守翁城,借助地势和城墙拼命死守。
先锋游骑回报:“城外青山五十里地,发现大股军队激烈交战,看军旗像是右路军主帅刘之纶,泽康王部与北胡精锐鬼怯军。”
原来右路军在桓檀调走半数鬼怯军后,刘之纶迅速捕捉战机,集合所有战部对剩下的敌人展开了反扑,两军一路追逐厮杀,泽康王中箭昏迷不醒,已经与大部队失散。刘之纶收拢部队与鬼怯军周旋了半月光景,虽然死死的咬住不放,但敌军大将恪守军令绝不贪功冒进,导致右路军如鲠在喉,却无力歼灭这三四万之众的鬼怯军。
后期敌方统军大将更是调转马头,率部直接杀向了幽云城方向,等到刘之纶人马反应过来后赶紧追赶,万万不能让它与幽云十二州的大部队汇合,否则对中路大军形成夹击之势,势必打破幽云城决战的平衡局面,这一路的你追我赶,时不时回头厮杀一阵,导致右路军损失严重。
如今总算把这支鬼怯军,拦截在幽云城青山外的五十里地,此时对于城内鏖战的双方大军而言,都已经知晓东边城外五十里地有两支军队在拼命,救与不救在一念间,谁先救更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