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兰陵伸手拍了拍古青鸟的头说道:“没关系,慢慢来,来,我帮你熟悉一下控制。”
于是兰陵再次将能量输出到了古青鸟的身体当中,在古青鸟抓住那个时机将能量的输出变成顺时针旋转之后,带着古青鸟的心神控制着能量继续保持顺时针旋转的装填,有了兰陵的照拂,古青鸟在关键的时候也能够暂时放下对于先流出来那部分能量的掌控,在丹田输出开始变化的时候即时将能量输出稳定在现有的旋转方向上,终于完成了一圈能量的运转,当一个周天的能量运转完毕之后,古青鸟就感觉到,阳属性的能量似乎能够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我保持能力了。
兰陵说道:“能量转换完之后,应该有一段时间的保持期,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过不了多久在丹田的带动和经脉当中那种纹路的控制下,旋转方向就会慢慢地发生改变,重新自我调节成原来的状态。这时人体当中正常的自我调节现象,其实跟身体上的调节没有什么两样。不过现在我们不需要继续保持下去,有了这种转换就足够了,来,跟我一起把能量输出的到地面上,然后我们就能够出去了。”
古青鸟都点点头,然后将能量汇聚到脚下,果然感觉到一阵能量向荣的触感传来,然后脚底下一空,就如同坠入了云雾当中,在一瞬间的失重和恍惚之后,古青鸟就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原来那片充满死气的世界。
古青鸟点点头,尝试着用兰陵所说的方式来感受丹田的存在,然后控制着丹田趋于稳定,就像是在控制住一个水泵一样。水泵开动前,先将泵和进水管灌满水,水泵运转后,在叶轮高速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叶轮流道里的水被甩向四周,压入蜗壳,叶轮入口形成真空,水池的水在外界大气压力下沿吸水管被吸入补充了这个空间。继而吸入的水又被叶轮甩出经蜗壳而进入出水管。由此可见,若离心泵叶轮不断旋转,则可连续吸水、压水,水便可源源不断地从低处扬到高处或远方。综上所述,离心泵是由于在叶轮的高速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水提向高处的,故称离心泵。古青鸟感受到丹田当中的能量运转的大概也是一种类似的原理,在丹田当中产生了能量的压差,而压差的源头是能量不断旋转的离心力,类似于一种能量真空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短暂存在,之后就会将能量转化为旋转的能量,让能量具有向前的动力。离心力是一种虚拟力,是一种惯性的体现,它使旋转的物体远离它的旋转中心。在牛顿力学里,离心力曾被用于表述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一个非惯性参考系下观测到的一种惯性力,向心力的平衡。在拉格朗日力学下,离心力有时被用来描述在某个广义坐标下的广义力。在通常语境下,离心力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力。它的作用只是为了在旋转参考系(非惯性参考系)下,牛顿运动定律依然能够使用。在惯性参考系下是没有离心力的,在非惯性参考系下(如旋转参考系)才需要有惯性力,否则牛顿运动定律不能使用。当物体在做非直线运动时(非牛顿环境,例如:圆周运动或转弯运动),因物体一定有本身的质量存在,质量造成的惯性会强迫物体继续朝着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原来那一瞬间前进的直线方向)前进,而非顺着接下来转弯过去的方向走。若这个在做非直线运动的物体(例如:车)上有乘客的话,乘客由于同样随着车子做转弯运动,会受到车子向乘客提供的向心力,但是若以乘客为参照系,由于该参照系为非惯性系,他会受到与他相对静止的车子给他的一个指向圆心的向心力作用,但同时他也会给车子一个反向等大,由圆心指向外的力,就好像没有车子他就要被甩出去一样,这个力就是所谓的离心力。由于处于非惯性系中,此状况下物体所感受的力并非真实,所以有些说法会称这种现象为“离心运动”。我们通常是以地面做参考系,可设想地面是静止的,或者在不太长的距离中把地面运动视为匀速直线运动,即惯性参考系,牛顿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才总结出了运动定律。如果参考系是变速的,即非惯性参考系,牛顿定律就不能直接应用了,因此人们假想出了“惯性”来解决牛顿定律的应用问题。惯性离心力是非惯性系中的假想力。下面举匀速圆周运动例子: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刻变化,说明有向心加速度,而向心加速度方向也时刻变化,这是个典型的非惯性系。如果有个大转盘在作匀速圆周运动,你坐到盘上不要看周围景物,此时就把自己置身于非惯性系了,你肯定会感觉到有某种力量想把自己推下来,而此时又没有任何施力物推你,这种力量就称为惯性离心力。最后提醒一点,所谓"惯性力"只存在于非惯性系,是一种虚拟力,是为了将牛顿定律推广到非惯性系上使用而虚拟的一种力,在加上这样的虚拟力后除了牛顿第三定律外,牛顿力学中的各种定律、定理在非惯性系上都可以得以运用。古青鸟虽然不能够操控这种离心力,但是完全能够操控自己的丹田,就像兰陵说的,将丹田暂时停转之后,能量的旋转暂时消失,而真空状态出现在输出的方向上,能量再次启动的时候,就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紊乱。
这种紊乱让能量能够改变旋转的方向,于是古青鸟尝试着让丹田慢慢地平静下来,变得平缓稳定,渐渐地形成了一种能量输出的下降趋势,而随着丹田提供的能量下降,身体里的能量运转也开始变得平和起来,进入丹田的能量速度和输出丹田的能量速度渐渐地开始持平,持平之后,能量的旋转似乎也开始减弱了许多,甚至到最后都有点停止转动的趋势,于是这个时候,古青鸟突然将丹田停止了一瞬间,等到能量的输出出现一段时间的空挡之后,再次将丹田全力催动,一股巨大的能量开始从丹田当中喷薄而出,顺着经脉向前喷涌,而这一刻出现的能量就呈现出了一种混乱的装填,没有稳定的旋转方向,甚至就像是一团乱流。湍流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也称为稳流或片流;逐渐增加流速,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浪状的摆动,摆动的频率及振幅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种流况称为过渡流;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层流被破坏,相邻流层间不但有滑动,还有混合。这时的流体作不规则运动,有垂直于流管轴线方向的分速度产生,这种运动称为湍流,又称为乱流、扰流或紊流。湍流是在大雷诺数下发生的,雷诺数较小时,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湍流流场。湍流基本特征是流体微团运动的随机性。湍流微团不仅有横向脉动,而且有相对于流体总运动的反向运动,因而流体微团的轨迹极其紊乱,随时间变化很快)。湍流中最重要的现象是由这种随机运动引起的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其传递速率比层流高好几个数量级。所以在这一瞬间寻找那一段能够控制得住的逆向转动能量难上加难,古青鸟认真地盯着这一段能量当中的所有乱流形态,他们不只是有逆时针旋转和顺时针旋转,甚至还分为好几个层面,每一个成天上都有不同方向的能量在运动,古青鸟皱起了眉头,尽量地仔细观察着,然后终于找到了一点点正常旋转的能量从丹田当中输出出来,于是赶紧控制着这一段能量,想要将这种正常的旋转给保持住,结果还没等古青鸟用力,能量就又换了一个形态输出,时机稍纵即逝,根本不给她机会,然后没过多久,乱流消失了,能量重新变成了逆时针运转,能量的真空带和乱流区与顺着经脉游走,其实也并没有给古青鸟带来什么不适,重新回到丹田之后,这两段能量就消失不见了,再次从丹田里出来的就是正常的能量段。
古青鸟睁开眼睛,忍不住喘了一口气,说道:“这也太难了。”
兰陵笑着说:“其实依靠经验的方面更多一点,只要熟悉了,应该就能够很轻易的操纵,就算不能够将属性全部转换,轻松地做到暂时转换应该不是问题,你可以多试几次,应该就能够找到窍门了。你刚刚应该也感受到了,掌握这种能量的转换理论上虽然很简单,但是重要的并非是理论,而是把握时机,时机把握不住,能够控制的能量段消失了,那么这一次转换就会功亏一篑,说到底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古青鸟点点头,:“我再尝试一下,好在我们还有时间。”
兰陵就坐在古青鸟的身边,看着她开始不断地重复着刚刚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还是生涩的,缓慢的,因为那是在兰陵的帮助下才拥有的能力,但是慢慢地,古青鸟就将这种事情习惯了,能偶固迅速将能量变得缓慢,然后掐断丹田,这样的操作越来越熟练古青鸟也变得额越来越得心应手,相应的在寻找下一个时机之间的时间也就变短了,终于在一次尝试的时候,古青鸟抓住了一段正常顺时针旋转的能量,让它所产生的惯性继续保持了下来,并且让它继续输出出去,将属性的能量转换成了阳属性。但是还没等这股能量运转经脉的一半,古青鸟突然就泄力了,丹田里的能量突然就转了一下,变回了逆时针旋转。
睁开眼睛喘了两口气,古青鸟说道:“控制住丹田的输出之后好像很难的样子,输出出去的顺时针旋转能量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控制,不然会到丹田的时候旋转就会停止,经脉里面好像具有逆时针旋转的螺旋,就像是膛线一样,让经脉里的能量能够保持旋转方向,改变了旋转方向就会产生特别大的阻力,如果不尽力维持,就会慢慢地变回去,既要控制能量又要控制丹田,而能量从丹田里面出去之后越走越远,控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实在是有点难受。”
气功修炼常见周天之说。周天者,圆也,气路之行径也。圆者,周而复始,连绵不断之谓也。小周天,小圆。大周天,大圆。无论是正圆、椭圆、长圆、短圆,真线之来去、曲折之往复、上下之接续、人天之交换,皆可称之为周天。小周天,常指任、督二脉之循环。广义地说,左手、右手三阴三阳之单独循环,左足、右足三阴三阳之单独循环,带脉之单独循环,五脏六腑之单独循环以及百会与会阴和百会与涌泉之上下交接等等,亦可称为小周天。大周天,有体内体外之分。体内大周天是指全身经络之大循环。体外大周天是指人体之气与天地自然之气相互交换。何谓意通就是自己的意念沿着周天路线走一圈。意念走了一圈,必然会给周天气血之运行带来一定推动作用,意念强者,推动作用大些,意念弱者,推动作用小些。所谓“意到气到,气到力到,力到生效”是也,都会给治病强身带来益处。何谓气通气通者,气足而自通之谓也。这是练功有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到了这个阶段,周天气血之运行,既可随心所欲地自由调动,亦能在无意之中常常自动运行。这就是“我不练功功练我,人不练功功自练”的高级气功阶段。所谓“周天一通,百病不生”,正是指此。然而,非经持之以恒且悟之得法的长期修炼,是很难达到这个境界的。一般人不可重言轻修,刻意追求,更不要听信什么“周天可以速成”之流言。
兰陵笑着说:“经脉当中确实有控制能量旋转方向的一些纹路,正是因为这些纹路的原因,刚开始从丹田里面出来的乱流才能够自己变成正常旋转的能量输出,既然你将这种纹路砍成是跟膛线一样,那么应该也知道膛线的工作原理。膛线,又名来复线。由于其截面形状类似风车,又称风车线。膛线可以说是枪管的灵魂,膛线的作用在于赋予弹头旋转的能力,使弹头在出膛之后,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虽然在15世纪就有使用膛线的纪录,但是由于制造工艺的困难,直到19世纪才得以普及。膛线的的历史相当悠久,十五世纪就已经出现,但直到十九世纪才大规模装备各国军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决定性的原因是前装线膛枪装填速度太慢。由于弹丸必须嵌入膛线才能随着膛线旋转,所以弹丸的直径必须大于膛线的阳线直径,这就使得前装线膛枪的装填非常费力,士兵往往需要用锤子敲击送弹棍才能将弹丸装进枪膛。射击速度也因此降低到滑膛枪的三分之一甚至更慢。这么低的射速,对于军队来说是无法容忍的。所以在膛线发明后的两百年间,线膛枪在军队中只是配角,直到法军奥尔良猎兵队上尉克劳德·爱迪尔内·米涅在十九世纪中叶发明米涅弹。米涅弹的口径比前装线膛枪的阳线直径要小一圈,解决了填弹困难的问题。米涅弹的弹丸底部有一个圆锥形的小洞。发射时,**燃气使弹丸尾部膨胀,嵌入膛线,随着膛线高速旋转出膛。由于米涅弹的直径小于枪管口径,使得装填更为容易,前装线膛枪的射速大为提升。解决装填问题后,前装线膛枪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普及。枪管的长度对射击的初速,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的长度内,越长越好,这是人类很早就发现的事实.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使用的步枪枪管长达30寸以上,因为当时的战术想法是想要步枪兵能及远.但是在一定的长度之后,其所能取得的效益有限,只是徒然增加重量,而且使用不便.因此后来标准的步兵武器枪管长度,大多减少到20寸到24寸之间。所以随着经脉的延长,能量的旋转肯定是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的,所以改变能量的旋转,最大的难点就在于这里了,如何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这就不是什么惯性的问题了,是操作能力的问题。但是其实根本上来说,你现在难以控制这种旋转,还是因为修为境界不太够,身体里的能量不多,压缩力不够,丹田输出之后能量的最大速度没有俺么快,运转一个周天几乎都要几分钟的时间,如果修为境界高的人,几乎一秒钟就能够完成一个周天的运转,就不用费劲心思去维持能量的旋转方向了,只需要刚开始改变就好。”
古青鸟叹了一口气说道:“那我到底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掌握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