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二、背井离乡
“先把咸菜拿出来,看到路边的榆树叶子了吗?吃榆树叶子就咸菜,渴了,到小河喝口水。”
于是,他们大口大口的吃着榆树叶子……6月末的榆树叶子,确实有点老的让人嚼不烂。但不管怎样,还有咸菜就着,也可以勉强充饥。那时,文进16岁,春兰14岁,文占才7岁。无论如何,文占是吃不下去的,他只在一旁看着他们吃,看着看着就默默的掉下了眼泪。母亲看到这种情形,心如刀绞。此时此刻,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语,又有什么办法呢?昨天上车的事候,文天给买了10个馒头,早晨的时候就吃光了,这可如何是好?要这样继续下去,非饿死人不可。母亲想到这里,对大家说:
“咱们赶紧往前走吧,到有人家的地方,去讨口饭给文占吃,我们不能就这么等死啊!”
母亲说完一行人继续往前走。大约走了一里多地,前面有户人家。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了。家里的男人都下地干活去了。此时,母亲上前去叫门,一会工夫,从里边出来一个20多岁的农家媳妇。只见她身材高挑,头上梳着两根一尺多长的辫子,一张白净的脸,一双大眼睛很有神采,长的很漂亮。不等来人开口,母亲先向那年轻媳妇开了口。母亲就把事情的原委从头说了一遍。那年轻媳妇听完后,说道:
“看到你们这个样子,真是可怜,我家现在只剩下一些面糊糊,请进来喝一碗吧。”
“文天,既然户口落不上,你的弟妹也找不到工作,你爹瞎眼模糊的也本能干啥,不能再给你添麻烦了。老家是回不去了,回去会让人笑话的。我看,不如我们回通化吧。那里还有你三叔和你三爷爷,我们去投奔他们,也兴许能有出路。”文天说:
“娘,我本以为你们来了,落上户口,再慢慢的给我爹和弟弟找份工作,咱也就不愁吃,不愁穿了。可是,没有户口,找工作是很难的。既然你们要去通化,我也不拦你们了。到了通化以后,别忘了给我来封信,我也好放心。”
当天晚上,文天把全家人送到车站,给他们买了车票然后送他们上了火车。6月末的天气,虽说是北方,但也有些闷热,加上坐车的人多,显的车厢里很沉闷和燥热。文进一家人这时的心情,和来时的心情完全不同。来的时候,是抱着满腔的希望,而现在确是闷闷不乐,心情沉重的象有块铅在往下坠。全家人坐在火车上低头不语……
凌晨4点多钟,列车上开始查票。当列车员查到文进他们的时候,问他们到什么地方,母亲回答说到通化。列车员说:“你们的车票就到伊春,都过了一站了,下站马上下车。”
他们慌了,文天不是说让他们到通化吗?为什么车票却买到伊春?细想起来,大哥可能是没有钱了,要是说出来,怕父母不高兴,故此没说。要侥幸能到通化,不也省一笔钱吗?文进是这样猜想大哥的。
于是,母亲一行人进了院子。那年轻媳妇盛了满满一碗玉米面子粥送了出来,母亲端过饭碗送到文占手里,文占此时已经饿的眼冒金星,接过碗来,三下五除二喝了个净光。唉!总算是饿到极处又吃了一顿饱饭。母亲对那年轻媳妇千恩万谢。然后,继续往前走。
下午4点多钟,他们一行5人走到了一个很小的火车站,这个车站叫什么名字,他们记不起来了。这时,他们谁也走不动了,只觉得全身瘫软、双腿打颤、眼冒金花,身上就象散了架似的,直冒虚汗。母亲看到这种情况,说道:
“我看咱们谁也走不动了,先进车站票房子歇一宿明天再走吧。”
车站到了,他们就这样被列车员无情的撵下车。父亲挑着行李摸索着走在前头,母亲跟在后面,文进兄妹三人紧跟着母亲来到了车站候车室。这时,天才刚刚放亮。天亮以后,文进一行5人,成了名副其实的逃荒要饭的。他们顺着铁路线由此向南走着。走到中午,实在饿的走不动了。文进说:
“娘,我饿了,走不动了,我们歇会吧。”
娘看到文进还有比他小两岁的妹妹,比他小9岁的弟弟,眼泪情不自禁地滚落下来。母亲说:“看见了吗?前边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我们上小河边歇着。”
来到了小河边,他们再也走不动了。他们坐了下来,这时,文进说:
“娘。我们吃什么呀?”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