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浪漫情书 > 第十二章 五七、收获作品 上

第十二章 五七、收获作品 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桃源供销社,1991年为农民解决各种化肥90吨;各种农药600多公斤,为农民种好粮、菜做出了贡献。(王文进)

1月16日,通化日报4版发表了一首诗歌:

雪景

絮絮白雪飞满天,银装素裹万里山;

孙翠兰表示,要把学来的技术,把养鸡经验传授给乡亲们们,让大家都来养肉食鸡,走共同致富的道路。1991年12月,孙翠兰被区、乡评为“五好家庭”和“双文明户”。(王文进)

1月14日,通化日报1版发表了一篇新闻:

二道江乡桃源村收回村办企业统一经营

本报讯(王文进记者梁景华)新年伊始,二道江乡桃源村迈出壮大集体经济新步子,收回两个承包给个人的企业,由村里经营。

近几年,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这个村先后办起了4个小企业。其中地板块厂和沙厂交给个人承包,但出现了个人得大头,集体得小头的现象,削弱了集体经济。地板块厂自1988年建厂,连续3年亏损,村里既没有获利,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陈德珍发展“庭院经济”奔小康

二道江区二道江乡桃源村第一村民组的家庭妇女陈德珍,今年43岁,全家5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全家的重担,压在了陈德珍一人身上。

1988年春天,二道江乡妇联在妇女中开展了“双学双比”活动。陈德珍在自家房前屋后,建起3个面积达半亩之多的塑料大棚,种上韭菜、春白菜、黄瓜等细菜。由于她精心莳弄,科学管理,到秋天收入2000多元;第二年,她又建起了两栋日光温室,解决了冬天不用生火也能生产蔬菜的难题。

经过3年的努力,陈德珍家现有大中棚和日光温室6个,面积为1.5亩。从去年春天到秋天,只大棚一项收入5000元,加上其它项目,全家收入1.4万元,人均收入2800元。

在陈德珍的带动下,桃源一组有50户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共建起保护地18亩,使一个过去连食盐钱都没有的穷山沟,如今发展庭院经济走上了富路。(王文进)

从今年开始,村里把壮大集体经济问题放在深入农村改革的首位,把个人承包的两个企业,收归集体统一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村里的经济实力,企业效益好,还可以减免农民们的兵役费、敬老院费、增加教育基金等等,减轻农民负担;同时也保证了村干部的工资发放。

同日,通化日报1版又发表了一条消息:

有这样一个供销社

二道江供销联社桃源供销社,自1987年以来,面向农村,热情为农民服务。

去年春,桃源村需要为五保户买油毡纸苫房,但由于资金紧张,一时拿不出钱来。当供销社知道以后,采取了先拿货,后付款的办法,先后赊销商品500多元。同年7月,由于特大暴雨的袭击,桃源村出现了很多险工险段,急需一批草袋子抗洪抢险。当乡、村干部找到供销社联系草袋子时,恰巧刚刚卖完。当天下午,桃源供销社的领导亲自去市里把草袋子拉回来,使桃源村及时的控制了险段。

1月9日,通化日报2版发表了一条消息:

孙翠兰养鸡致富

孙翠兰是二道江区二道江乡桃源村第四村民组的家庭妇女。

1990年春天,她从柳河县购回1000只肉食鸡雏,经过精心饲养,50天后重达2.5公斤,纯收入1200元。同年4月,她两次参加了二道江乡举办的养殖业学习班,掌握了肉食鸡雏饲养技术和鸡雏的防病措施。1990年共出栏肉食鸡6000只,纯收入7000多元。

1991年3月以来,孙翠兰先后购进8500只鸡雏,11月末,出栏肉食鸡8200只,收入9000多元。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